-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龙岩适中镇的盂兰盆盛会的调查研究46
对龙岩市适中镇的“盂兰盆”盛会的调查研究.doc
对龙岩市适中镇的“盂兰盆”盛会的调查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一、研究背景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华夏儿女,历史的画卷,民族文化的长廊更是寻不到尽头。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统节日不仅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还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内容,中国传统节日更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日益加快,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为损坏和消失。青少年一代,特别热衷于过洋节,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地方的传统节日或不肖一顾或知之甚少。抢救和保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适中盂兰盆盛会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适中盂兰盆盛会的状貌,对于保护适中盂兰盆盛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研究目的及计划
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了解它们的状貌,加强对它们的认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适中盂兰盆盛会的状貌,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让人们知道并初步了解适中盂兰盆盛会的状貌,并意识到适中盂兰盆盛会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发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的伟大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通过向周围的一些同学老师,尤其是适
中人了解有关适中盂兰盆盛会的一些知识,让自
己对适中盂兰盆盛会先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
用一些假期去适中镇找盂兰盆盛会的组织者等
人,深入了解适中盂兰盆盛会的起源、发展、举
办的目的、举办形式,及盛会期间的一些活动内
容。再去采访一些文化工作者,听听他们对适中
盂兰盆的看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上网、翻阅图
书等方法了解相关的知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人们对适中盂兰盆盛会的了解程度,最后整理材
料,写论文。
1
三(研究过程
1.第一次问卷调查,比较人们对中外节日喜欢程度,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上网查找资料。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然后再上网查找龙岩主要节日及适中盂兰盆盛会的一些内容。
3、外出采访
7月17、 18日去适中采访盂兰盆盛会的组织者,了解有关盂兰盆盛会的内容。
8月31,去龙岩博物馆采访博物馆张馆长,了解关于本地传统节日及盂兰盆盛会的一些内容,并参观民俗文化展。
9月15 、16日,去适中对上次采访过后,还不太了解的内容继续了解。
4、9月17 、18日,冲洗研究过程中的照片
5、9月10日至14日,第二次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本区主要传统节日及地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并制作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人们对新罗区主要传统节日和地方节日的了解情况 100.00% 80.00% 60.00% 非常了解 40.00% 20.00% 0.00% 七夕节 重阳节 立夏 入年界 中元节 冬至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清明节 适中盂兰 盆盛会 (七月半)
6、九月份,翻阅了《中国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9月1日开始写论文,并与指导老师交流不断修改完善论文。
8、一放假期间制作展板。假期结束后,在电脑老师的帮助下,对论文进行排版,修改展版。
四(研究成果:论文
历经五百年的民俗活动----适中“盂兰盆”盛会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一)、历史渊源
考古资料表明,在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龙岩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生息在龙岩境内的百越先民,揭开了龙岩历史的帷幕。商周之后,随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汉民族的不断迁入,各种文化不断进入龙岩。从秦汉到唐宋的千年发
2
展过程中,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不断交融、同化,形成了龙岩特有的民俗文化。
龙岩于夏商年代隶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属“七闽”之地,战国属越,秦属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汉武帝灭闽越国之后,“徒其小,虚其地,后复生聚,因立为治县”,属会稽群。三国时属吴建安群。西晋至唐宋年间,由于五胡之乱和不断的战争,中原居民多次南迁,龙岩境内人口随之增加。据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统计,全县居民3000多户。以后经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发展至2002年有人口46万,姓氏300多个。北方、楚、吴越各地及沿海先民的先后迁入,极大的促进了龙岩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龙岩乡风民俗的产生和发展,与龙岩早期先民的生活信仰与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百越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生活信仰等风俗习惯已经很难查证,即使在中原文化传入后的发展时期,对这种 非正统的风俗惯例不列入正统史书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因此,大多数风俗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系统安全PPT教学课件.pptx
- 慢性肾脏病5期贫血.pptx VIP
- 脑电图试卷.(DOC).doc VIP
- FLOW-3D软件Cast铸造模拟介绍.ppt VIP
- 三上《朝读经典》.pdf VIP
- NB∕T 31011-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pdf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2025.ppt
- 全身不同部位推拿按摩.pptx VIP
- 2021版ESD静电防护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课件(ANSI-ESD-S20.20-2021).pdf VIP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