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pdf

秋季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 年秋季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 1 2 3 1 1 王 迪 , 林昭进 , 彭艳超, 李团结 , 马 玉 (1. , 510300; 2. , 5l0300; 3. , 519015) 摘要: 通过 2007 年 11 月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共获大型底栖动物 4 门16 目32 科 43 种, 其中甲壳类最多, 其次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 各断面种类组成磨刀门最多, 其次为淇澳岛和 福田红树林, 最少为香洲口。以优势度指数 Y0.02 为判别标准, 调查区优势种主要出现在甲壳类, 分别为钩虾、中国双眼钩虾和日本大眼蟹。调查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 2 2 4035 个/m 和 198.56g/m , 各站位湿地生物的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群落的 Shannon-Wiener 多 样性指数(H ′)和均匀度指数(J ′)平均值分别为 1.270 和 0.52, 水平不高。用 SPSS 软件将各站大型底 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 Pearson 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多毛类密度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好, 其中与总 Cr% 、粉砂、黏土 含量和平均粒径在0.01 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与pH 和K%0.05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与Cu% 、Zn%和As% 在 0.05 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软体动物密度也表现出与砂含量的显著正相关(P0.05), 以及与粉砂、黏 土含量和平均粒径的显著负相关(P0.05) 。另外文中还应用了丰度/ 生物量比较法对珠江三角洲典型 滨海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态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滨海湿地; 底栖动物; 群落现状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5)01-0070-09 doi: 10.11759//hykx20120608001 , -, 430km, , , , , 2007 11 , 2008 , 6 ( 1) 0 m 5 km  2 , 1 410.92 km 10 , 1 材料和方法 , , (YMK)(MDM)(XZ) , (DCW)(FT) 3 , (QA) , 6 , 1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