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某某湖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1 目 录 1 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情况 1.1.1湖泊概况 (一)地理位置 ######湖又名北湖,历史上曾经是♀♀♀湖的一部分,地跨苏、皖两省,隶属※※省溧水县、高淳县和安徽省当涂县管辖。######湖已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在《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1-98)中的代码为F32A201。 ######湖目前是长江下游唯一的直接通江湖泊。位于长江右岸、水阳江入江尾闾,地处南京市域西南部,范围大致在东经118°46~118°56,北纬31°23~31°33,湖区东北、东南及西部片区分属溧水县、高淳县和当涂县。 (二)地质地貌 ######湖所在区域的地层和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古陆中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单元。自远古代的震旦纪到中生代三迭纪的漫长地质时代,一直处于沉陷状态,沉积了这一阶段的一整套地层。中生代历次构造运动,包括印支和燕山运动,使上述沉积地层普遍发生褶皱隆起,伴随强烈断裂作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和喷出,奠定了现代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盆地交错分布的地貌。区内广泛发育着中生代火山岩,为基地构造层(下构造层);其上为上侏罗纪及下白垩纪喷发的一套火山岩堆积后的地层(中构造层);其上又存积了上白垩纪、第三纪构成的红层(上构造层);第四纪沉积层广泛分布,为主要成土母质,在低山丘陵及其坡麓地带和河谷,都覆盖着岩层的风化残积物和坡积物发育成的酸性黄壤土。湖积土有粉土质泥、沙质泥、粉沙,土的成分不一,颜色也有差异。 ######湖区域地貌特征属于湖滨平原及岗丘区,整体地形从东、北两个方向由高向低倾斜,交汇于湖盆。湖盆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为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岗地,东、南侧丘陵岗地属茅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北侧分布着横山、小茅山诸山;西侧地势较低,为水阳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属于水网圩区,与长江岸边圩区相连。 区域内的丘陵、岗地高程较低,大都在98.07(100)m(1985国家高程基准,括号内为吴淞高程基准,下同)以下,仅有少数山顶高程在298.07(300)m以上;滨湖地面高程在10.07(12)m以上广泛分布着一级阶地,地势由高向低伸向湖区,阶地与湖面之间的地面高程在4.07~10.07(6~12)m;入湖水河流下游分布着河漫滩和河口三角洲混合型河谷平原,主要为新桥河河谷平原,河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面高差约10m左右,最低6 (三)湖泊成因与类型 ######湖的成因在地理学称之为构造型,湖盆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形成。######湖在大的构造单元上属于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后期的断裂作用,溧(水)高(淳)背斜西北翼断裂下沉,产生了包括######湖、固城湖、♀♀湖及其西部圩区的大片洼地,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雏形。断裂构造的遗迹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如在######湖的东南面原始湖岸线几乎成一直线。构造洼地形成之后仍处于缓慢下沉的过程之中,为后来周围的大量物质堆积创造了条件。这一巨大洼地并非一个完全封闭的盆地,有缺口通连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也可汇入######湖。 ######湖从湖盆成因上看属于构造型湖泊,从湖水含盐度上看属于淡水湖,从湖水营养物质分类上看属于中富营养湖泊。总体上######湖属于构造型淡水湖泊。 (四)湖泊演变 湖泊是在内外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它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植被的变化、泥沙和营养盐输入的多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湖泊与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有它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随着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部分区域就日益变浅;湖岸植物的生长繁盛,残体腐烂堆积,也能致使湖泊面积的逐步缩小。长年累月,部分湖区就转化成了沼泽。加上人类开发利用活动,部分湖区就变为了圩区、农田。 ######湖历史上与♀♀湖及固城湖曾经连为一体,统称♀♀湖,♀♀♀湖水面幅员辽阔,据考证(溧水水利志)面积达3000多km2。因入湖泥沙淤积,水阳江、青弋江入湖口三角洲发育,湖面逐渐缩小分化。水阳江三角洲向♀♀♀湖推进,首先将其南侧洼地封淤,分化出固城湖;当三角洲继续向北发展抵达湖阳咀时,残留水体继之又分化成######、♀♀二湖。经过河湖自然冲淤变化,特别是入湖河道三角洲的发育,加之人工不断围垦,湖泊面积大幅减小,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湖仅存264 km2。 建国后######湖的围垦主要发生1970~1971年间,致使湖泊面积又有缩小。其中,高淳县在湖泊南部围垦21.86 km2(今团结圩);溧水县在湖泊东南部围垦2.33 km2(与旧圩联合,今战天圩),在湖泊东北部分别围垦2.90 km2(与旧圩联合,今西大圩)、1.50km2(与旧圩联合,今胜利圩);当涂县与溧水县在湖泊北部联合围垦8.00 km2(溧水称团结圩,当涂县称博望圩,其中溧水县约占20%);安徽当涂县在湖泊北部围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