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采访课件 第二章.ppt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采访课件 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新闻采访概说 《新闻采访》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勇 一、新闻采访小史 (一)早期——现代新闻采访的雏形 唐朝的邸报——内容只是皇帝的言行、朝廷的命令、大臣的奏折(没有采访活动) 宋代的“小报”——除了官报内容,还刊载办报人自采的时政要闻,包括朝廷正在讨论但还未决定的问题等(具备了现代采访的雏形) 公元前59年,古罗马《每日纪闻》——御用抄写员主办,抄录元老院开会的简要记录及宫廷任免事项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兴起于发展 新闻采访活动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需要和近代报刊的产生而出现。 1、国外,新闻采访活动始于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勃兴于大众化报刊时代(以1833年9月3日纽约《太阳报》的诞生为标志) 2、我国新闻采访活动比西方晚了 近3个世纪 19世纪,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出现 1815年马六甲,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梁发——中国近代最早的记者之一 1850-1890,仅耶稣教会办的报纸有70多种 伍廷芳的《中外新报》 (1858年)和陈蔼亭的《华字日报》——开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先河。 出现“访事”——即今天的外勤记者 “记者”称谓的流变 近代报刊创办之初,“探”、“访员”、“访事” 民国初年统称为“访员” 1899年3月2日,在日本横滨出版的、由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7册上开始出现“记者”这一专有名词,此后引入中国。 此时,记者一般指报馆中的主笔及编稿人,对采访者仍以“访员”相称 访员改为“记者”始于黄远生为上海《时报》写的“北京通信”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报纸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称作“记者”。 二、采访的定义 (一)关于采访的三类定义 1、“素材搜集”说——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2、“调查研究”说——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3、“互动行为”说——采访的定义就是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 (二)解析 1、 “素材搜集”说 优点:简单明了,比较明确地揭示和限制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征。 2、“调查研究”说 优点:强调了主体在采访过程中应理性地认识新闻现象 缺点:定义泛化,没有明确、清晰地揭示新闻采访的独特性 一般而言,采访更注重调查和搜集素材 写作则更注重对资料的研究 3、“互动行为”说 优点:视角独特,着眼于主体的行为和采访的动态过程 缺点:定义过于宽泛,没有交代采访与其他对话的区别,比如学术访谈、师生课堂互动、朋友间的聊天等。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 (一)目的的差异性 (二)时间的限制性 (三)项目的突发性 (四)需要的广泛性 (五)知识的全面性 (六)活动的艰辛性 四、新闻采访的作用 如何理解“三分写作,七分采访”? 实质显示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先后不能颠倒 新闻写作不能闭门造车 (二)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三)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时反应实际。 只有正确地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时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四)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有的记者在采访前,往往能够凭借其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的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五、采访的方式 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 (一)从形式上分 (二)从性质上分 (一)从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 10、网络采访 (二)从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 2、突击采访 3、交叉采访 4、巡回采访 5、隐性采访 6、易地采访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1、直面采访 2、视觉采访 3、书面采访 4、体验采访 5、电话采访 6、因特网上采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 2007年版 (一)新闻采访对象的专业归属分类 (二)新闻采访内容的形态特征分类 (三)新闻采访主体的行为方式分类 (四)新闻采访的中介工具属性分类 (二)新闻采访内容的形态特征分类 1、政治类新闻采访 2、经济类新闻采访 3、文化类新闻采访 4、社会新闻采访 (二)新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