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第二节 明代文学特征 第三节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说 * * 明代:1368-1644,共267年 明代文学分期: 前期: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 衰微冷落 中期:弘治到隆庆(1488—1572) 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后期:万历到明末(1573—1644) 进入高潮,随后又遭到严重挫折 一、明前期社会与文学 朱元璋谕令云:“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在安養生息之而已。” 明初的政治环境比较严肃,知识分子处在严密监控之下,人身极不自由。统治者对其采取笼络和高压相结合的手段。 严酷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明初文学发展环境的恶化与变异,这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方面,造成元代文学发展的诸特征——个性的进取精神、隐逸与闲旷的自由、对艺术美的专注与追求都极度衰退,在政治高压下,作家的个性遭到扭曲和抑制、情感的自然表现在消亡;另一方面,为封建统治利益服务的文学范式正在形成,一度被抛弃的“文道合一”的主张又重新占取上风,以道德说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要内容而在艺术上平庸虚假的作品,成为文学的主流。 二、明中期社会与文学 经济长足发展,社会风尚变化(衣食住行、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 )。 程朱理学在社会风尚变迁的进程中日益为人们所冷落,“嘉、隆以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明代文学在弘治、正德间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袁褧《国宝新编跋》云:“我明当孝皇朝,学士大夫词章迥迈,其间雅醇和厚之文,与世治跻于极盛,谈者比之盛唐开元、天宝。” 先后出现了两次文学复古运动 。 三、明后期社会与文学 陈田《明诗纪事》云:“万历中叶以后,朝政不纲,上下隔绝,矿税横征,缙绅树党,亡国之象,已兆于斯。” 万历皇帝 崇祯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国势风雨飘摇。 《四库全书总目》云:“隆、万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李贽),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眉公,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 崇祯皇帝 晚明思想界的变化 一是士人接受左派王学,融合三教,个体意识高扬,肯定自然人性,嘲弄来自上层建筑的禁欲和蒙昧,推动晚明异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士人为振兴世道,主张用实,从维护礼法和程朱理学出发批评异端思想和尚谈心性的学风。 公安派独抒性灵,在文坛推毂晚明异端思潮;竟陵派感于幽愤,以凄霖苦雨之声传递现实幻灭之感和对澄明世界的追求;复社、几社诸子们面对世道衰微,诗歌追求世运、性情和学问相合一的旨归。 一、结社风气浓厚,流派纷呈 据郭绍虞统计,明人结社达176家(《明代的文人集团》),现据最新资料统计,明人结社总数至少达到三百家之多。 明代文人结社重要有四种类型,即纯粹之诗社、怡老之会社、文社和政治会社。 《复社纪略》卷二:“癸酉春,溥约社长为虎丘大会,先期传单四出。至日,山左、江右、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余人,大雄宝殿不能容,生公台、千人石,鳞次布席皆满,往来丝织。游于市者,争以复社会命名,刻之碑额,观者甚众,无不诧叹,以为三百年来从未一有此也。” 文人结社促进了文人群体内部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他们在文学思想上趋于相近或达成共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学流派。 吴中派、公安派、云间派等 二、文学地域色彩浓厚 明初:越派、吴中派、江西派、闽派、岭南 派。 明中期:茶陵派、吴江派、临川派。 明末:公安派、竟陵派、云间派、娄东派、虞山派等。 地域文学的发达不仅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三、文学复古运动反复兴起 有明一代文学,复古思潮涌动不歇。这场文学复古运动,是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发展变迁的必然产物,也是明初以来思想文化暨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宗旨在于恢复主体与客观社会现实、情与理、意与象、诗与乐完美统一的古典审美理想及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 这场运动滥觞于弘治初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该派主张诗文有别,批评诗的理化和俗化,提倡学古,以汉唐为师。此后,复古运动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于弘治、正德年间,主体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第一次复古高潮在嘉靖前期趋于低落。 第二次高潮出现于嘉靖中期,持续到万历年间。主体是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这次高潮在万历后期趋于低落。 第三次高潮兴起于天启末、崇祯初,主要表现为复社、几社等社团的文学活动,代表人物有张溥、陈子龙、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二、三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七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十二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十一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十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四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五、六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档 案文献编纂学课件 第一章.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课件 第三章(一).ppt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课件 第一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