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我互动对知识获得的影响一个以群体过程理论和.pdf

群我互动对知识获得的影响一个以群体过程理论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我互動對知識獲得的影響 群我互動對知識獲得的影響: 一個以群體過程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的探討 施教旺 范錚強、何靖遠 龍華科技大學資管系 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 摘 要 對當代組織來說,知識管理是競爭優勢的建立,對個人而言則是成長需求的滿足。 團隊的獨特能力以團隊知識來展現,而團隊知識構成除了個人成員所擁有的知識外,成 員透過知識分享而獲得知識,則為提昇團隊知識之另一來源。這因而促使本研究以群體 過程理論以及社會交換關係,來探討個別成員在團隊知識獲得的互動過程,與同儕、任 務的關係。本研究以群體過程理論以及社會交換關係為基礎,提出個人層次的知識獲得 原因,乃由己身與同儕、任務的互動產生而成。研究模式之建立以個人群組工作偏好、 任務結構的互依程度,以及對等地將知識分享給他人等因素,探討這些變數與知識獲得 的相關。實徵資料來自 148位現職專任員工,研究模式使用階層式迴歸分析驗證後呈顯 著,而且預測變數之主效果、高階交互作用亦呈顯著相關。除了驗證此一 我、群、環境 互動的模式之外,作者尚提出建議與看法供學術界及實務界參考。 關鍵詞 :知識分享、群組工作偏好、任務互依、群體效果、社會交換 壹、研究背景 知識管理這幾年來是實務界與學術界重視的議題 (Inkpen 及 Tsang ,2005 ;Cabera 及 Cabera ,2002 ;Zárraga及 Bonache ,2003) ,特別是管理者都希望組織內的員工都是一個 個不設開關的知識槽,能隨時在團隊內彼此分享知識。從組織的層次來看,獲得、儲存、 保護與轉換知識,視為競爭優勢的泉源;從個人外在而言,知識的多寡代表著能力的高 低,另就個人內在來看,追求知識則是自我成長需求的滿足方式。 個別員工的成就需求可以當成一個參與知識分享活動的誘因,但是即使在知識密集,擁 有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能力的團隊內,個別成員也會因為個人的特性 例如利他( 主義者或是群組工作偏好) ,或是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上例如像是任務互依( ) ,才能透過團 隊內知識交流而獲得知識 (Zárraga及 Bonache ,2003) 。團隊成員透過工作經驗以及同儕 來獲得知識,不僅可以提昇組織的競爭力,也可以滿足個人成就需求。因此利用獎賞共 享、責任共享等政策來建立知識交換的組織文化,使團隊成員間彼此交換對工作的創見 或知識共享 (Cabera 及 Cabera ,2002) ,此為管理者提昇個別員工知識獲得文化之基礎 工作。 在對於個人而言,在工作中獲得知識,則是滿足長需求的重要來源之一。而當代的組織 99 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五期,2008.06 設計以官僚結構所設產生的任 務互依工作特性,對於員工的知識獲得具有相當大的幫 助。但是總觀過去文獻,相關的實徵研究卻相對地少。為了填補這個落差,本研究主要 的著眼處,在於從個人層次去探討在任務互依的環境之中如何去獲得知識。同時,本文 並不把知識分享與知識獲得當成是一個概念,而是將之區分成 (1) 個人分享知識給其它 成員,以及 (2) 個人在團隊中知識獲得。過去研究中,都是從群組層次來探討知識管理, 所以將知識分享與知識獲得二者,一體視為知識移轉活動 (Zárraga及 Bonache ,2003) ; 而本研究則將之分離,探討個人在知識移轉活動中,以知識獲得來提昇自我能力當成目 的,來探討對於知識分享如何影響知識獲得。其次,過去的文獻中,多將任務結構及個 人特質等因素,用來預測個人滿足以及工作績效。但是,在以知識經濟為競爭的時代裡, 成長需求被擴大,本文以個人知識獲得做為議題,是值得受到學者及管理者重視的。 貳、理論背景 團隊是一個關係形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