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祐二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成为抗蒙事行动的一大障碍。 第六辑:苦战东南 端宗继位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不幸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紧急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第六辑:苦战东南 流亡政府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原名“三圣纪宫”,宋《临汀志》载:“三圣纪宫在长汀县南富文坊,及潮州祖庙(天纪庙)。……今州县吏运盐纲必祝祷焉。” 景炎二年初,元寇进逼汀州,文天祥领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占领了大片土地。 第六辑:苦战东南 赣南奏捷 收复江西的战役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在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归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蒙。祥兴元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蒙古铁骑俘获。他吞下二两龙脑自杀守节,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第六辑:苦战东南 兵败被俘 粤东海丰县的五坡岭,明代,邑人为了纪念文天祥,在岭上修建一座方形四柱的小石亭,名为方饭亭。据资料说,当时亭前还建了一座表忠祠,祠前竖立着额刻「一饭千秋」四个大字的石牌坊。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汉族人的楷模。 第六辑:苦战东南 过零丁洋 第六辑:苦战东南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民族主义诗篇。 第六辑:苦战东南 崖山决战 在蒙元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窜逃到秀山。十一岁的端宗惊悸成疾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八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日,宋军对蒙古舰队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幼年皇帝蹈海殉国。 第六辑:苦战东南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大元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元大都。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第七辑: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 第七辑:浩然正气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就义 第八辑: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 第八辑:英名千古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