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背景下的几何教学课件.doc

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背景下的几何教学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 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背景下的几何教学 ——以北师大版《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 深圳市罗湖区罗芳中学 陈华东 课标实验稿(2001版)对学生数学教育的要求只有六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但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十大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加了“几何直观”等关键词.“几何直观”即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几何直观”的增添根植于对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它们具有同逻辑思维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课标的角度说明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重要性,而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主要阵地就是几何的教学. 几何是初中生普遍认为难学,任课教师认为难教的一门学科.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以致使不少学生丧失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但是笔者发现,在几何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可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备课不够充分,孤立理解某些几何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几何学习缺乏连贯性;上课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缺乏足够的体验;对于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缺乏处理的教育机智和智慧,无法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对学生没有因材施教,对习题没有筛选,让不少基础薄弱学生无法入门学习几何等.本文从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生成和评价四个环节,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的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进行论述,介绍新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几何教学,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在备课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多个版本教材相结合等方式,理清本章节几何内容的前后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新教材淡化了几何概念,但几何概念是几何教学的关键点,许多教师就按照教材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理解概念.正因为新教材淡化了几何概念,教师忽视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造成学生知识方面的缺陷,不能熟练应用几何概念去证明、去解决几何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同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集体备课,综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新人教版三个版本的教材梳理重点的几何概念,让学生打好学习几何的基础. 如对“补角”的概念,并不能简单停留在“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为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层面,还要理解其作用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重要性(同旁内角互补).对于作图,应该弄清楚一个三角尺能够画出垂直,两个三角尺能够画出平行,尺子和圆规能够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集合大家的智慧:比如在讲“三线八角”时,有老师借鉴其他版本的教材,提出可以用大写字母来帮助学生理解,同位角是F字型,内错角是Z字型,同旁内角是U字型,从学生感兴趣的大写字母角度理解三种重要的角,让学生辨别和区分三种角,减少出错的机会. 备课时,应该从整章的角度思考几何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理清重点难点,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从而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出最佳的上课方案. 二、在教学设计环节,以问题串和系列活动为主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标(2011版)》提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明确提出了“四基”概念.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主体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感知觉、操作及反思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表象性内容、策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以及未经社会协商的个人知识等,具有活动性、个人性、整体性、模糊性、基础性、层次性、情境性、情感性等特点.“基本活动经验”体现了对过程性目标与情感性目标的重视,四基的核心在基本思想,基础在基本活动经验,都根植于“数学活动”的开展,判断数学活动质量的标准是看活动中思维的参与程度.因此,教学设计要着重于数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介绍“补角与余角”的概念时,笔者设计这样的操作活动:画出两个角,使它们的和为180°;画出两个角,使它们的和为90°,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补角与余角的特点,比起直接介绍书本的文字概念,学生的收获肯定更多,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思考. 在讲解“垂直”时,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动手画两条线段垂直(感知垂直)——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直的性质)——跳远怎样测量成绩(垂直的应用),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再讨论垂直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丰富学生对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时,以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大小关系怎样?对所有的同位角都成立吗?内错角呢?同旁内角呢?从而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形成知识系统的自主建构能力,养成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