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监取向摘要及比较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課程名稱:教育評鑑理論專題研究 學生:高慧容 教博三896000173 授課教師:潘慧玲教授 日期:9 PAGE PAGE 5 導讀文章 Fitzpatrick, J. L., Sanders, J. R., Worthen, B. R. (2004). Program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3rd Ed.). New York: Longman. 第九章 不同的評鑑取徑:摘要及比較分析 Chapter 9 Altern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es: A Summar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引導問題 不同取徑的評鑑應留意那些事項? 你覺得何種取徑最適用?你是否發現各種取徑有用的概念? 如果你只選用一種取徑於各種評鑑,而忽略其它取徑,是否因此失去許多?總是使用同樣的取徑,會有哪些危險? 在某些評鑑模式中存在什麼負面的隱喻?為什麼值得關注? 不同評鑑取徑對於評鑑的概念化有何貢獻? 整體來看,各種評鑑取徑對於方案評鑑的實務具有哪些重要的貢獻? 各種評鑑取徑是否可能一起用於一個實際的評鑑之中? 前言 第三章將評鑑取徑分為5類:目標導向、管理導向、消費者導向、專家導向、參與者導向等,5類評鑑代表目前學校運用方案評鑑的想法。第四至第八章摘述支撐今日大部分方案評鑑的理論和概念。這些架構「非常有用」,我們將進一步討論,但是首先不得不提出一些告誡。 壹、有關不同評鑑取徑的告誡 首先針對不同評鑑取徑的集體概念提出5點告誡,值得注意: 一、「評鑑中有意義的著作」既非「模式」,也非「理論」。 方案評鑑所呈現出來的事實,一部分是出於科學的探究,我們並不驚訝於許多的評鑑者嚮往成為科學家。當評鑑者發展出各種的評鑑「架構」,做為「指導」(guidance)的來源時,我們可能會問,方案評鑑能否成為科學或形成科學中的原則?然而就如同Scriven (1991a)所說的,對於評鑑而言,更適當的概念是跨越學科的(transdicipline)。所以即使是字典中最不嚴謹的「模式」(models)定義,仍然並不適合於現今的評鑑,大部分的評鑑模式是非常模糊、一般性的。至於「理論」(theories)同樣不適合,我們所看到的評鑑著作並都並非是原則或演繹性的知識,因為那些評鑑著作並無法幫助我們發展、運用或相互關聯於法則與解釋,它無法幫助我們去預測或進一步解釋,所以並非「理論」。 因此,前面幾章各種評鑑的取徑,是說明個體對於評鑑領域的概念,他們致力於讓這個領域更具有某種邏輯的結構,但顯然的,這並非「模式」,亦非「理論」。 二、成為遵行某種特定評鑑模式的「門徒」(Discipleship)是危險的。 在這本書中所提出的每一個評鑑取徑,都各有其追隨者相信,在相較於其他的評鑑取徑下,自己所信仰的是較好的,所以會不假思索地將特定的評鑑取徑用於每一種情境當中。然而理想的狀況是,評鑑的實踐者將這些方法視為啟發式的工具,從各種的評鑑取徑中、分別針對情境去做選擇。 三、呼籲放棄多元主義以合併評鑑取徑成為單一通用的模式,是不智的。 如何進行評鑑的計畫在短時間內一併湧現,使得一些人相當困惑,於是呼籲要合併不同的取徑,形成一個普遍的模式,以能夠包含所有,亦即「忽略學術的討論,只要告訴我們究竟如何進行方案評鑑!」但是,如此做會有內在的危險,特別是想要創造「一個模式」。第一個危險是,前面幾章所敘述的各種評鑑取徑乃根基於廣大分歧的哲學假設,如果將各種評鑑取徑合併,形成單一一個,那麼將會稀釋掉整體中的部分;第二,目前仍然沒有足夠的實證基礎,讓我們可以非常確定究竟哪些可以保留、而哪些必須丟棄;最後,評鑑脈絡是相當不一樣的,所以很難去讓人取信,惟一或而惟二的模式可以涵括所有的需求。 四、評鑑取徑的選擇,並非以實徵經驗為基礎的。 如果上述的觀點都可以接受的話,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知道哪一種取徑,適合所處的情境?」然而這個答案困難的地方在於,幾乎沒有研究去引導個人進行選擇。因此在缺乏相對證據的情況下,選擇何種評鑑取徑,很大的關鍵則在於哲學或專業的信念。 五、負面的隱喻,在某些取徑中,將導致消極的副作用。 有一些隱喻靜默地假定,被評鑑的系統本來就有問題,所以今天有一個病人死掉了,那麼他的死因不可以被公開;另有一些隱喻根植於人們本來就會欺騙、躲避問題,或者隱瞞資訊等,如此一來評鑑似乎就沒有效用了。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必須要喚起更多正面的隱喻。 貳、不同評鑑取徑的貢獻(p.158) 不同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