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危险因素及发病与情绪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医外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危险因素及发病与情绪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医外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届硕士研究生论文 PAGE PAGE 1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与患者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分析该 病发生、加重、迁延不愈的相关因素;寻找传统中医情志理论与现代心理学的共 通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将心理疏导与中医药物治疗结合起来,让患者接受治 疗,自信治疗,坚持治疗,从而真正达到治愈该病的最终目的。 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 对照设计,回顾性调查方式,对 50 例依赖性皮炎患者和 50 例未患依赖性皮炎者进行相关病史问卷调查以及 SCL- 90 症状自评。用 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13. 0 完成统计分析。 结果: 1. 发病危险因素统计结果: 用药时间(Wal d 值 =9. 427,P =0. 024, 0. 05)、重叠用药(B=5. 547, OR=256. 371,P=0. 000)是 GDD 的危险因素。 2.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 Scl - 90 评分差异: ( 1) 总分及 9 项情绪因子均比对照组高,其中强迫症状(Z=-1. 953,P=0. 051,) 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但该项病例组中位数大于对照组,提示病例组强迫症状略 明显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情绪因子比较(均 P0. 05)。 (2)扣除年龄影响后,病例组阳性项目数确实高于对照组(P0. 05)。 (3)病例组 SCL- 90 情绪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x2=14. 924,P=0. 000)。 (4)病例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的程度重 于对照组(P 均0. 05)。 3. 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 气血两燔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严重于对照 组(均 P0. 0125);血分证焦虑、恐怖症状比对照组较重(均 P0. 0125)。 4 网络组 SCL- 90 各情绪因子分明均显高于对照组(均 P0. 025)。 5 不同病程与对照组比较: (1)病程 T≤1 年者比对照组不良情绪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重(均 P0. 0167)。 (2)病程 T>2 年者比对照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 怖、精神病性重(P 值均0. 0167)。 6. 病例组内比较: (1)不同来源病例中医证型分布相同(P 均0. 05) 。 (2)各证型之间情绪症状相同(P 均0. 0083)。 (3)网络患者比门诊患者的 9 项情绪因子分均高( P0. 05) 。 (4)病程与 SCL- 90 各项评分无线性相关(P0. 05)。T≤1 年、T>2 分别与 1 年<T≤2 年比较,差异均反映在焦虑情况上,均比 1 年<T≤2 年者明显(均 P0. 0167)。 结论: 1 用药时间和重叠用药是 GDD 发病危险因素。 2 GDD 患者在情绪变化上比非 GDD 人群更显著。 3 中医辨证体系对情绪异常的认识与患者临床上所表现出的相符合。 4 网络患者的情绪变化更重。 5 病程与情绪无直线相关关系,但急性发病、久病者的不良情绪明显严重。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危险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中医 卫气营血辨证 门诊 网络 相关性 Abstracts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lucocorticoid dependent dermatitis (GDD) was to patients’ emo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bad emotion to prognosis was of the disease, in the hope of finding relevant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sychology and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improper emotional fluctuation could generate disease so as to combine herbal therapy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gether to reach ful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Case-control design was adopt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review 50 GDD patients VS 50 non-GD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