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肌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模板.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肌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模板.ppt

90%的患儿腓肠肌假肥大(首发症状)--体积增大/坚硬无力, 也见于臂肌/三角肌/冈下肌/股四头肌 约30%的患儿精神发育迟滞 多伴心肌损害:心律不齐、瓣膜关闭不全等 病程:12岁不能行走;20~30岁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 1967年Becker首先报告, 与DMD等位基因病,1/10 肌肉Dys水平正常, 但蛋白性质改变(良性型) 具有DMD基本特征: X连锁隐性遗传, 腓肠肌假肥大, 近端肌无力, 血清CK水平↑, 肌源性损害EMG 不同点: 发病(5~15岁)死亡年龄较晚,进展慢,12岁仍能行走, 通常不伴心肌受累认知功能缺损, 预后较好 (2)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辅助检查: EMG--典型肌源性损害 血清CK↑(CK↑50倍以上), 病程晚期心脏受累, ECG异常 基因检测 病理:肌纤维小圆形,大小不一,分布广泛; 玻璃样变,核内移,坏死、再生; 间质内大量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填充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缺陷: 4q35, KpnI酶切位点相关3.3kb重复片段,正常人10-100次,而患者少于8次 2.面肩肱(Landouzy-Déjerine)型 (facioscapulohumeral dystrophy) 儿童期至中年期起病, 多在青春期发病 肌无力典型局限于面、肩、臂肌, 常见翼状肩胛, 心脏不受累 临床表现 表情肌无力, 眼睑闭合不全,吹哨、鼓腮困难,斧头脸 逐渐侵犯上肢带肌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 以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上半部;翼状肩胛 口轮匝肌假肥大, 口唇变厚微噘的肌病面容;三角肌、腓肠肌偶见假肥大 病情进展缓慢,可向躯干、骨盆带肌蔓延(20%轮椅) 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临床表现 EMG显示肌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表现肌病征, 但组织学改变较轻 血清CK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 辅助检查 包含一组肌营养不良变异型 常染色体显性(LGMD1)或隐性遗传(LGMD2), 散发病例不少见 LGMD1:A~E LGMD2:A~H (90%) 病变主要累及肢体近端 一般包括: 不符合DMD、BMD或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但表现肢带肌无力患者 3.肢带型 (limb-girdle dystrophy) 10~20岁起病 与Duchenne型和Becker型相比, 肩带肌、骨盆带肌几乎同等程度受累 首发症状: 骨盆带肌萎缩, 腰椎前凸, 呈鸭步, 上楼坐位站起困难 逐渐发展到肩胛带肌,可见肌萎缩、抬臂、梳头困难、翼状肩胛 病情进展缓慢, 病后平均20年丧失劳动能力 辅助检查 EMG 肌活检均为肌源性损害 血清CK明显↑ ECG正常 4.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CMD)是一组异质性遗传性肌肉病,该疾病的分型有十余种,其中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占总CMD的30%-40%,迄今国内共报道15例。与编码 Laminin-α2的LAMA2 基因突变有关 生后 6个月内起病,生后早期即表现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迟滞,以端坐延迟、不能扶站就诊者居多,最大获得运动功能多为独坐 血清学检查见 CK水平明显升高,数倍至数十倍升高 治疗 糖皮质激素 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肺部功能 成肌细胞移植(Dys缺陷鼠) 基因治疗(mini gene) 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影响终止密码子) 干细胞治疗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建立了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诱导型多 能 干 细 胞?心 肌 细 胞 模 型。 近 年 来 ,关 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第51外显子跳跃治疗的临床研究发展十分迅速,业已顺利通过Ⅰ和Ⅱa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Ⅱb和Ⅲ期临床试验 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氯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脏损害具有同等疗效 四、先天性肌病 先天性肌病是指出生时或青少年期发生的肌肉疾病,多数为遗传性,多数进展缓慢,肌肉组织病理、组织化学或超微病理检查可发现诸如轴空、中央核、杆状体、管状积聚物等具有特征性的改变。 1. 中央轴空病(central core disease) 2. 多轴空病或微轴空病(multicore /minicore disease) 3. 杆状体肌病(rod myopathy) 4. 肌管肌病/中央核肌病(myotubular myopathy/ central nuclear myopathy) 临床表现 患儿大多生后即有四肢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多以近端受累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