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一章.pptVIP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一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文学改良 回目录 一、文学为什么需要改良? 1、救亡的需要。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革命派的激进主张,从派留学生出国到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成为时代总主题。文学既要承担宣传政治主张的任务,又要成为改造国民思想的工具。时代主题迫使文学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变。 2 、“启蒙”与“新民”的需要。康有为等人发起的“经学启蒙”是中国式的“政治启蒙”,不便普及。梁启超提出了新的启蒙主义:新民说。梁启超新民说的核心是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最好工具是文学。梁启超选择了文学作为新民的工具,这就迫使文学必须改良。 3、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古代文学发展到晚清,已经难以为继。诗歌意象被挖掘殆尽,难以创新;散文程式化现象严重;小说趣味低俗,格式老套,难以发展。文学要摆脱传统文学的套路,必须变革。 4、西方思想与西方文学影响的结果。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思想,留学生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各种翻译著作对中国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翻译小说为小说的巨大影响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改变了小说家的叙事方式、内容、形式、思想观念、语言等。 各种内因与外因都迫使文学必须进行改良。 1、西方文学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主要是西方小说的传播,改变了文学观念,也提供了榜样。西方思想的传播则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白话报刊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白话报刊的兴起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发表的阵地,也是对文学改良之路的探索。 3、文学家的海外经历。海外经历改变了文学家对世界的看法,也大大地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表现领域和词汇。 4、翻译的发展。翻译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词汇和新的语法规范。 二、文学改良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 中国现代汉语诸文体之发端 本章重点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文学改良的具体内容。 文学改良的主要内容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理论界革命等。 本章要求掌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主要内容。 一、诗界革命 (一)诗界革命产生的原因: 诗界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诗经》、楚辞、汉赋、五言诗、格律诗、辞、曲的发展历程,将诗歌的形式创新开掘殆尽,诗歌的境界也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难以创新。诗歌要发展,必须开辟新路。 1、新学诗 代表人物:谭嗣同、夏曾佑。 特点:“颇喜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多用佛经名词和翻译名词入诗,语言生涩。 例诗: 金陵听说法诗(其三) 谭嗣同 而为上首普观察, 承佛威神说颂言。 一任血田卖人子, 独从性海救灵魂。 纲伦梏(惨)以喀私德, 法会极(盛)于巴力门。 大地山河今领取, 庵摩罗果掌中论。 (二)诗界革命的过程 2、新派诗 代表人物:黄遵宪。 主要特点:“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没有生僻词语,语言通俗易懂,保留传统诗歌的韵味和形式。例诗: 今别离 (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别离,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3、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了“诗界革命”的问题。他提出了三条标准: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代表人物:梁启超、蒋智由等。 特点:常用社会会上较为通用的新词语,多用带有散文化倾向的杂言长诗,向民歌学习,诗歌通俗易懂,但是带有明显的“古风格”。 例诗: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节选) 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逝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 闻蟋蟀有感(节选) 蒋智由 蟋蟀鸣,秋风凉,丈夫入世当为兵;支那男子二百兆,坠地皆喜儒之名。儒冠儒行儒气象,坐令种族失峥嵘。 4、新体诗 代表人物:黄遵宪 特点: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上要求“弃史籍而就近事”,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重点指向清王朝的上层社会。 新体诗是诗界革命的最高成就。 例诗: 出军歌(1-5节) 黄遵宪 四千馀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君看黄龙万旗舞,鼓鼓鼓! ? 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 ? 南蛮北犹复西戎,泱泱大国风。蜿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