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十章.pptVIP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课件 第十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成型期的散文与戏剧 第一节朱自清和冰心的散文 一、朱自清的散文 就思想而言,交织着儒家“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两种人格追求的冲突。 总体倾向:抗战以前,主要表现出“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抗战后,转向追求“兼济天下”。 回目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自然活泼,明快生动:推崇民众化的文学,采用口语入文,如实地使用口语,而且做到自然、熟练、准确; 文字清秀隽永; 善于使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巧用叠字,加强了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冰心的散文 二、冰心的散文 冰心散文的内容:——“爱的主题”,表现对母爱、童心、自然的热情讴歌。 评价:1、这是冰心散文能在比较多的读者群中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2、使冰心的散文缺少思想力度,温馨有余锋芒不足。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 : 在白话中糅进文言文,使文字雅镌但不枯涩,自然而又凝练,形成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 。 第二节 周作人和郁达夫等人的散文 一、周作人的散文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谈龙集》、《泽泻集》、《谈虎集》、 《苦茶随笔》等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最早对这一文体特征作阐释。 周作人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促成了悠游闲适、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的形成。 周作人的散文表达朴拙。在用语上,古朴、老道,但精练、自然,读起来极寻常平易,回味起来又不失深厚隽永。在用词上,多以名词、动词为主,极有节制地使用副词、形容词和虚词,并且都是普通常用的。句子简短,结构简单。 二、郁达夫的散文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多收于《鸡肋集》、《奇零集》、《敝帚集》和《还乡记》。 以193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散文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情感。后期散文以游记居多,记叙自我对大自然的感受。 美学特征:感伤、抒情。 对情感的抒发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三、其他作家的散文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原名《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已初步具备报告文学的形态,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 第三节 成形期的话剧运动与创作 一、成形期的话剧运动 民众戏剧社 成立的时间:1921年5月 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 地点:上海 刊物:《戏剧》月刊——我国最早的专业性戏剧杂志 贡献:做了三项切实的工作:第一,恢复、发展文明新戏最初的启蒙作用;第二,反对文明戏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提倡“爱美剧”;第三,提出中国自己系统的戏剧观念。 上海戏剧协社:我国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我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团体。 成员:谷剑尘、应云卫、欧阳予倩、洪深等 贡献: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的编、导、演制基础。 辛酉剧社 成立时间:1921年 成员:朱穰丞、马彦祥、袁牧之等 特点:以“专演难剧”为宗旨,目的是提高中国话剧的演剧水平。 南国社 成立时间:1929年 刊物:《南国》月刊 人艺戏剧专科学校 成立时间:1922年, 成员:蒲伯英、陈大悲等 贡献:专门培养演剧人才,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正 规戏剧教育的重视。 这时期,话剧创作的主要收获是独幕剧,不同风格的悲剧、喜剧作品已初露端倪。田汉的《获虎之夜》、欧阳予倩的《回家以后》、丁西林的《压迫》、郭沫若的《卓文君》等剧作能代表本时期话剧创作的风采。 (一)田汉的剧作 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对我国现代话剧的产生与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1930年以前,田汉创作的主流是浪漫主义,同时交织着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创作方法。 二、话剧创作 早期创作特点:浪漫主义 1、重视人物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活跃在前台的是一种感伤的情绪、难以言说的惆怅甚至一种绝望。 2、在人物描写中毫不避讳自己的主观存在,剧作中经常穿插抒情歌曲。 1927年至1929年是田汉创作的过渡期:表现出杂乱的思想和艺术倾向。 1929年创作的《名优之死》标志田汉转向现实主义。 1930年3月之后,《梅雨》、《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芦沟桥》等作品标志着田汉由前期的浪漫主义彻底转为现实主义,风格渐趋朴实。 (二)洪深的剧作 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代表性的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 《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和《青龙潭》。 (三)丁西林的剧作 丁西林(1893—1974),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