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毕业设计说明书_opple镇流器外壳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含Proe三维图纸及仿真).doc

毕业设计说明书_opple镇流器外壳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含Proe三维图纸及仿真).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pple镇流器外壳冲压模具设计及仿真加工 目 录TOC \o 1-3 \h \u 到智能制图,简化并精练了用户对Pro/E的体验过程。简洁而直观的工作流程把常规操作中鼠标移动距离和菜单打开次数大大减少了。并且把行业中功能最强大、最高效的工具应用到用户所有的设计任务中。Pro/E还引用了行为建模功能:一种全面的、目标驱动的设计工具,能让工程师通过捕捉的设计要求和目标,来最佳地驱动产品的开发过程。也包括了一些在整个装配过程中评估行为的功能。在装配零件时,设计人员可以快速简单地把零件装配起来,然后评估真实的产品将如何动作。 7.2软件在仿真加工中的应用 在传统设计中,工程师在设计时大脑中先产生的是三维实体图像,然后利用工程图学中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及正投影规律,遵循工程图学国家标准,把大脑中产生的三维实体图像用二维图形表达出来。而三维软件的产生如Pro/E使工程师在大脑中先产生的是三维实体图像可以直接仿真到屏幕上,既形象又直观。因此,应用Pro/E软件进行设计使工程师思想不经“翻译”直接直观的交流,是直接自然的思维过程,表达更直接、准确,清晰。与二维设计不同的是,在装配体的设计中,不是先画装配图。而是从每个零件的三维设计开始,然后进行装配。在Pro/E软件中装配体设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装配环境中完成零件设计,这种方法称为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工程师头脑中先产生的是装配体的形状,再通过装配的总体构架详细进行每个零件的设计,最后把设计的零件自动装配在装配体上。另一种方法是先设计每个零件.然后把设计好的零件一个个地进行装配,发现间题及时进行修改,利用同轴、贴面等装配关系,经过简单的拖拉就可以完成装配。利用软件的编辑功能,可以使工程师在设汁中自由地对装配体上零件进行修改,修改后会自动地同步反映到该零件图上。 7.3仿真加工图 7.3.1落料模凸模仿真加工图 图7-1 落料凸模仿真加工图 7.3.2落料模凹模仿真加工图 图7-2 落料凹模仿真加工图 8结论 本次设计的镇流器外壳冲压模具采用分步冲压成形,生产效率较高,模具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采用了大量的标准部件,降低的了生产成本及维护保养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同类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进行仿真加工,使得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大幅度的提高,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创造了新的模式。 通过对镇流器外壳模具的设计,更深一层的了解了落料模、弯曲模、复合模的设计流程,包括冲裁件的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压力机型号的选择、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尺寸是一点也马虎不得,只要一个数据有误,就得全部改动,使设计难度增大。在仿真加工中,关键是要定好加工的坐标系,以及所使用的刀具及工件的零点。在设计仿真加工过程时,可以发现走刀路线设置的不同,对加工的效率有明显的影响,使得最后生成的程序的复杂程度不同。 参考文献 [1] 赵侠,李飞. 上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J].锻压技术,2009,34(5):116-117. [2] 苑贵欣,王炳强.板孔翻边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J].金属加工,2009,(20):45-46. [3] 钟翔山.底壳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改进[J]. 机械制造,2006,(515):57-58. [4] 兰 英.浅谈端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5] 钟翔山.上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改进[J].金属加工,2009,(14):51-52. [6] 韩森和等.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造[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 李舒燕等.模具制造工艺[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 林承全等.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实例详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王孝培.冲压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1] 刘建超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 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3] 毛卫平等.Pro/E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4] 赵旭等.Pro/E模具设计基础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5] 李建军等.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6]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7] 宛强.冲压模具设计及实例精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8] 肖祥芷.中国模具工程大典[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9] 王伯平.互换性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