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内科学课件三呕吐.pptVIP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内科学课件三呕吐.ppt

(8)百合45克,鸡子黄1枚,用水洗百合浸一夜,当白沫出,去其水,再用清水煎,加鸡子黄,搅匀再煎,温服,适用于神经性呕吐。 (9)芦根90克,切碎、水煎服,适用于冒热呕吐。 (10)橘皮3克,白米一小撮,水煎,姜汁冲服,适用于胃炎呕吐。 (11)豆蔻15克,生姜汁1匙,将豆蔻研末,用生姜汁为丸,每服1~3克,开水送服。适用于胃寒呕吐。 二、针灸 主穴:内关、中脘。 配穴:足三里、公孙、丰隆、阳陵泉、肝俞、脾俞、隐白。 针法:先针主穴,中等强度刺激手法,宜留针。如食滞呕吐加针公孙、足三里;痰多刺丰隆;肝逆犯胃刺肝俞、脾俞、阳陵泉。 灸法:脾胃虚寒宜灸隐白、脾俞。 内关,补则温中和胃,泻则调气畅中:中脘能通降胃腑之气;肝俞、脾俞、阳陵泉平肝和胃;艾灸隐白、脾俞能健脾温胃,和中止呕。 病案分析 钱某,男,42岁,工人。素有胃溃疡病史,因受凉或吃生冷寒凉食物导致发作。近几日因外出做工,多喝冷饮,三天来呕吐频作,时吐时止,吐为食入不易消化之物,上腹饱胀,痞闷,隐痛,纳差,口淡不渴,乏力,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弦。 吴某,男性,36岁,2000年12月就诊。患者就诊前一天,因淋雨受寒后,出现呕吐未消化食物,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小便色清,伴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欧某,女性,58岁,因反复呕吐5年加剧1周,1998年8月就诊。 患者近5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时作时止,伴有纳呆神疲,胸脘痞闷,口淡无味。一周前因天热吃冷饮后,出现呕吐清涎,心悸头眩,肠鸣有声,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现代名医经验】 名医黄文东先生认为,当呕吐不止,切忌甘腻重浊之品,此时用药以辛开苦泄,和胃降逆为主。使患者能够受药,不致服药即吐,方能达到治疗要求。他的医案中叙述了3例肝气横逆,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以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加减为主,但均去甘草、大枣,恐甘腻呆胃,不能受纳,而随证加减却相当得法,如伤阴者加沙参、麦冬以清养胃阴,半夏、黄连等辛开苦降之品为治呕吐要药。 姜春华(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用半夏、芍药、生姜、甘草治疗肝气上冲犯胃所致的呕吐。 张梦依(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用芳香化浊汤(藿香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白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5克、吴茱萸5克、苍白术各10克、紫苏10克、神曲10克、生姜3片)治疗脘痞闷胀,腹中剧痛,继则呕吐酸馊食物或泻利稀黄水,便中带不消化残渣。 李鸣皋(河南南阳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用和降止呕方(半夏、黄芩、党参、藿香、厚朴炙甘草各10克,干姜6克、生姜3克)治疗呕吐伴头晕、胸闷、咳喘。 魏长春(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用温经回阳方(熟附子6克,干姜、炙甘草各3克,西党参、茯苓各9克,淮小麦30克、红枣6枚)治疗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喜按,受凉后痛甚,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舌淡苔薄白。 【结语】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首辨虚实,和胃降逆; 实者祛邪,虚者补益。 吐 酸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的症状,又叫泛酸。 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 若随即吐出者为吐酸。 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证治汇补·吞酸》:“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倾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热和寒,与胃有关。 《寿世保元·吞酸》:“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身,故为酸也”。----肝气。 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胃失和降所致; 因寒者多因肝郁犯胃,脾胃虚弱而成。但总以肝气犯胃为基本机。 热证 症状:吞酸时作,嗳腐气秽,胃脘胀满,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方药:左金丸加味,可加黄芩、枝子以清肝热,加乌贼骨、瓦楞子以制酸。 寒证 症状:吐酸时作,嗳气腐酸,胸胁胀闷,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为主方,可加苍术、藿香化湿醒脾。 嘈 杂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胃痛、吐酸兼见。 病因--胃热、胃虚、血虚。 1.胃热 症状: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清胃降火,和中化痰, 方药:温疸汤为主方,热盛者,可加黄连、枝子清热和胃。 2.胃虚 症状:嘈杂时作时止,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