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医护理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用途 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腹痛、腹泻、扭伤、中风、高血压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各种疾病。具有确切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三)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概 述 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 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 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特点:无创无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一 .罐的起源与发展 1、用具:兽角→竹罐→陶罐→玻璃罐 抽气罐 电拔罐 * ppt课件 (一)罐的种类 常用的有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 罐四种。 二.拔罐的作用机理 中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拔罐疗法从三个方面对机体发生作用: (一)负压作用 (二)温热作用 (三)调节作用 (一)单罐 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 压痛点。 (二)多罐 多罐并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 (三)留罐 留罐又称坐罐,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 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五)闪罐   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六)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八 .适应疾病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七.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急性外伤性骨折。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精神分裂症、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一、概述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滑利关节,达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三、适应症 穴位按摩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手法的使用原则。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病症确实有预防与治疗的效果。 常见中医技术临床应用 中医科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中医在临床诊断辩证上,在中药作用归经上,在针灸,推拿刮痧选穴选区上,在气功导引运气上,都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络脉——浮络、孙络、12经筋、12皮部. 十二正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 经、手 少阴心 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 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 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 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 经).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肺 经 :呼吸系统、甲状腺、皮肤 .   大肠经: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 颜面下部 皮肤、口腔 .   胃 经 :胃、乳腺、膝关节 .   脾 经 :免疫、内分泌、肿瘤、结石.    心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