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金瓶梅》看明代司法制度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描摹出我国16世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广阔图景。(虽然表面上记述北宋徽宗朝历史,实际与嘉靖朝史事暗合处较多。)书中涉及许多与司法有关的情节。这些情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一窥明代的司法制度,特别是明代府县与军卫两大司法系统的关系。本文就以下两个问题略加讨论。 一、《金瓶梅》与明代县级司法审判 《金瓶梅》一开篇就提到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清河县。县是明代地方政府最基层的实体政权,它同时也是明代最基层的审判机构。明人王阳明在其文集中写道:“看得新开崇义县治,虽经本院委官缉理经画,大略规模已具,终是草创之初,经制未习。该县官员若不假以威权,听其从宜整理,则招徕安习之功,亦未可责效。除行守、巡、兵备等衙门外,牌仰知县陈瓒上紧前去该县,首照十家牌谕,查审编排,连属其形势,辑睦其邻里,务要治官如家,爱民如子,一应词讼、差徭、钱粮、学校等项,俱听因时就事,从宜区处。”“通过王阳明的记述,我们看到,明代知县的职权所涉范围是多方面的,听“词讼”的司法职能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大明律》规定,“凡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作为明代最基层实体政权的县级政权承担了基层审判的责任。 明代县的职官包括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等。这些职官名称在《金瓶梅》中都有体现。《金瓶梅》第10回李知县呈给东平府的申文落款为“知县李达天,县丞乐和安,主簿华何禄,典史夏恭基,司吏钱牢”。知县为掌印官,是一县之长。他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听狱讼”,即“狱讼必询其情理考诸律例而决之,有不伏(服),请陈于上为雪理焉”。老百姓把明察秋毫、为民伸冤的知县官称为“青天老爷”,反映了普通民众之命运安危系于知县之司法权行使正当与否的现实。因此,审判案件为县官最重要的职掌之一。《金瓶梅》中李知县办理武松打死李皂隶案件(第10回)),知县李昌期办理武松杀潘金莲、王婆案件(第88回),知县霍大立办理吴月娘诉陈经济逼死西门大姐案件(第92回),都是县官行使审判案件的职能的体现。而在李知县办理武松打死李皂隶案件中,可以看到明代县官办案的一些特征。 明代法律规定,官员在审理案件时“有罪则有招,无罪则无招”,即犯人招供是定罪的重要依据;加之当时侦查取证技术有限,刑讯逼供在所难免。虽然明代对刑讯是有所限制的,“凡鞫问罪囚。必须依法详情推全,毋得非法答楚,锻炼成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刑讯逼供经常出现,有时甚至闹出人命。这在文武司法官员的办案过程中都有体现。《明宪宗实录》记载“(陈)逵镇守通州等处,有告发军卒魏镇罪恶者,逵严刑讯之。镇竞死,其子具奏诉冤。”这里,军卒魏镇即死于刑讯。刑讯时最常用的笞、杖等刑具,其尺寸、重量都有“定制”,涉及人命等重案用夹棍、接指等;在查得实情后,或释或保,或杖或羁,作出判决。正是由于刑讯逼供,经常造成屈打成招。《金瓶梅》第10回,李县令在审理武松打死李皂隶案时,收受西门庆的贿赂,采取刑讯逼供。县令喝令“三四个皂隶、役卒抱许多刑具,把武松托翻,雨点般篦板子打将下来”,“须臾打了二十大板,打得武二口口声声叫冤”。这正是明代县官在审理案件时刑讯逼供的体现。 明代实行复审制。(万历)《明会典》记载:“凡狱囚鞫问明白、追勘完备,徒、流以下,从各府州县决配。至死罪者,在内听监察御史,在外听提刑按察司,审录无冤,依律议拟,转达刑部,定议奏闻回报。”复审的具体规定以五刑轻重而定:“笞刑,州县一审终结,不复审;杖刑,八十以下,由州管辖者,不复审,由县管辖者,六十以上申府复审,一百以下初审后应申府复审;徒、流刑,由州县初审者,应申府复审,并转呈按察司决定;死刑,州、县申府详,府转按察司,按察司于会审后转呈刑部或都察院,再转大理寺详议,最后由皇帝钦定。”李县令在审理武松打死李皂隶后,给东平府陈文昭上书“武松合依斗殴杀人,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律绞”(第10回)。这里,李县令判定武松绞刑,依律将死刑案件“申详府”,上报清河县上级东平府,体现了明代的复审制。此外,李县令在上书中提到“合依斗殴杀人,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律绞”,与(万历)《明会典》中“凡斗殴杀人者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并绞”㈣完全吻合,反映出小说乃以明代为历史背景。 二、从《金瓶梅》看明代府县与军卫两大司法系统 在明代,军、民司法分属两大系统。司府州县负责民人案件,都司卫所负责军人案件。由于明代军民杂处,一些案件必然既牵涉卫所又牵涉县,如军民纠纷等,这便涉及卫所司法制度与县级司法制度的关系。这些在《金瓶梅》中都有所反映。 《金瓶梅》第30回提到,蔡京保举西门庆为“理刑副千户”。理刑千户是卫所司法制度中一种官员的名称。明代的军事司法机构,在中央有大都督府断事官。洪武元年(1368年)“立大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