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十年代新诗 一、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 1、殷夫的诗歌创作(“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是30年代初重要的文学现象。比较出色的是殷夫。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等。1929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2岁。给我们留下四本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 《诗集》。 诗风热情饱满,激昂刚健,明快有力,富有鼓动性,被称为“红色鼓动诗”。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殷夫烈士亲手翻译的匈牙利民主诗人裴多菲的“格言”。虽然他总共只活二十年六个月又二十四天,但他却以自己短暂的生命,实践了这首格言。殷夫烈士以自己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实践,发扬光大了这首诗的革命精神,使它具有崭新的内涵,崇高的意境。鲁迅先生指出:殷夫不单是一个诗人,他首先是一个革命诗人。 ? 修复后的殷夫故居典雅古朴,灰黑色的门院高朗肃穆,由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题书的“殷夫故居”刚健有力。正房中堂设有一尊殷夫烈士半身铜像。 殷夫作品内容: (1)揭露旧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黑暗,抨击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在中国的血腥统治。 (2)表现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3)歌颂革命者和工人的崇高理想,献身革命的精神。 (早期诗歌唱爱情和自我孤寂(《孩儿塔》) 殷夫的政治抒情诗在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重要作品《别了,哥哥》、《血字》。 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血字》是作者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第一组政治抒情诗。抒写中国人民在表达中国人民洗雪一切民族耻辱从血泊中站起来的决心和信念。 鲁迅对殷夫诗歌的评价: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剑,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 殷夫诗艺术特点: 1、取材上,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2、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3、注意真情实感的表现,形象性和议论性完美结合。 4、诗风刚健、雄浑、清新,具有英雄主义格调。 5、语言既精警凝练,又有一定的大众性。 2、中国诗歌会 30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蒲风(黄浦芳)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内容上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捉住现实)艺术上提倡诗歌的大众化(大众歌调)。1935年﹐中国诗歌会的同仁们热情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并在1937年出版了“国防诗歌丛书”。抗日战争前夕﹐该团体停止了活动。 蒲风:(1911—1942)广东梅县人。原名黄日华。是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有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钢铁的歌唱》、《生活》等16部诗集。 蒲风的诗歌反映3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尤其是30年代中国农村的苦难和不幸,及工农大众的觉醒和反抗。题材具有尖锐性、重大性、及时性。艺术风格具有粗犷豪迈、雄浑有力。 代表作《茫茫夜》以母子对话的形式正面揭示帝国主义、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是造成农村苦难的根源。以象征手法暗示着中国社会的光明前途。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信念。 《我迎着风狂和雨暴》是表现抗日救亡主题诗歌中的典型之作。“我不问被残杀了多少东北同胞,我要问热血的中国男儿还有多少?”诗中洋溢着澎湃的爱国激情和反帝怒火。 总之,蒲风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和诗歌大众化,丰富了中国新诗理论宝库。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充满时代精神、富有民族风格的诗篇。 蒲风从理论到创作,都推动了新诗的发展。 3、乡土诗歌 乡土诗歌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以臧克家、艾青、田间为代表。他们既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又注重表现农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的痛苦愤懑的情绪。在创作上又注意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他吸收象征派诗歌的抒情艺术,以宏阔的胸怀,广泛的题材,深邃的情感,自由的形式和象征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色彩的抒情诗。它以诗人儿时的保姆为主人公,以无限的同情和深沉的爱,成功地塑造了大堰河这个旧式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诗人一方面热情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