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三种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洪涛三种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摘要 于洪涛三种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 摘要 食用菌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公认的有较高疗效的免疫增强剂和 抗肿瘤制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国内食用菌多糖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的单级 间歇式罐式提取工艺,过程装备落后,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操作劳动强度大、产品 质量均一性差、价格高昂等弊端。本文以香菇、猴头菇和灵芝为原料,系统研究了这三种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等内容。将食用茵多糖的工业化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研 究重点,旨在实现食用菌多糖的高效率、连续化:低成本、高品质的工业化生产,促进我 国食用菌产业升级。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采用热水提取三种食用菌多糖,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多 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酶法和超微粉碎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热水 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可达1.55%。,酶法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为1.69%,比单一热水浸提 提高9.03%。具有提高多糖提取率,节省时间,减少能耗等优点。热水浸提提取猴头菇多 糖提取率达3.15%。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微粉碎技术提取灵芝多糖的理论提取得率为 2.16105%,实测值为2.27±0.06%,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5.04%。 2.采用树脂吸附法对三种食用菌多糖进行脱色工艺研究,找到了脱色时间、树脂用 量、pH值等因素的最佳条件。香菇多糖的HD.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脱色率和多糖得率 都达到85%以上。动态脱色工艺的最适流速为5 BV/H,脱色率为85.3%,多糖得率为 89.1%,蛋白脱除率为63.0%。猴头菇多糖的HD一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多糖得率和脱色 率均较高,分别达到84.9%和83.2%,而在动态脱色工艺中达83.9%和82.3%,蛋白脱除 率达67.7%。灵芝多糖的HD.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多糖得率最高为62.1%,脱色率为 84.3%,蛋白脱除率为53.2%。HD.3树脂在吸附色素的同时也能吸附多糖溶液中大量蛋白 质,是一种很好的纯化方法。 3.对食用菌多糖进行超滤分级,试验寻找不同超滤膜、超滤时间、超滤温度、溶液 pH值等最佳超滤条件。超滤后,香菇多糖纯度为72.1%,猴头菇多糖的纯度为74.2%。 灵芝多糖纯度为76.1%。 4.对猴头菇多糖进行结构分析,高碘酸氧化显示:存在l一6键型、1-2或1—4键。 l一6键型与1—2或1—4的数量比约为5:2。气相色谱分析得出猴头菇多糖存在三种单糖 鼠李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摩尔比为O.192:1.000:0.627。NMR分析显示,其单糖组成既 有Q型又有B型。 关键词: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灵芝多糖;酶法;树脂脱色;超滤;结构分析 II II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bstract:China has the largest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but the whole processing level is not high,the quality of product is not stable,the deep processing products with high value-added are few.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 as a kind of important bioactive substances,is widely accepted as higher efficacy immune enhancer and antitumor agents and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and applied.Nowadays,th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polysaccharide commonly adopt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tage intermittent tank extraction technology with backwardness in equipments,which exists lots of disadvantages such as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bor intensity, low uniformit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