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戏的移植改编:从扬剧《百岁挂帅》到京剧《杨门女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个案研究
内容 提要: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杨家将戏曲改编,其进路之一是从老戏《十二寡妇征西》的凄苦悲怆,一转而为扬剧《百岁挂帅》的悲中见壮,再转而为京剧《杨门女将》的慷慨激昂。其间,地方戏特有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想象,“人民性”的乐观和坚韧,以及 中国 文化中“家国一身”且又“轻家重国”的精神传统,加之当时极力宣扬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在在不容许有丝毫悲惨气息和异质成分的干扰而暗淡其光芒。于是各种 历史 、现实的 政治 文化因素在此际会,共同促成了“爱国主义”思想主题和 艺术 境界在京剧《杨门女将》中的“完美”呈现。 杨家将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杨家满门忠勇,前仆后继,为国为民抗敌捐躯的英雄气概;二是揭示杨家与薄情寡义的赵宋王朝的恩怨纠葛,以及世代忠良屡遭奸臣陷害的悲惨命运。所以民间对杨家将的态度很明确,既崇敬又同情。 扬剧《百岁挂帅》,由精通戏曲改革的吴白 ①等人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江苏省扬剧团于195年在南京首演②。该剧取材于扬剧连台本幕表戏《十二寡妇征西》,说的是西夏王进犯三关,杨宗保阵前丧命,焦廷贵、孟定国二将护灵回到天波府: 时值清明节,佘太君带众儿媳去宗庙祭祖,惊悉噩耗,婆媳相继晕倒;太君苏醒后,历数杨家功业,悲愤不已;此时宋仁宗与八贤王前来祭奠,然凭吊是假,请杨家发兵是真,在八贤王的劝说下,穆桂英挂帅,杨家十二寡妇同去征西;两军阵前,穆桂英使用生死相克、阴阳神怪的法术取得了胜利。 此剧在屡经整理改编的过程中,除删去旧本过于哀伤的情节和表演外,主要进行了如下变动: 1. 旧本演祭奠家族先烈之际又闻噩耗,使得十二寡妇悲上加悲,未免有雪上加霜、凄惨有余而力度不济之嫌,故而吴白 听取老演员王金鸿的建议, 参考 《铁冠图·别母》一场的手法,将清明节祭奠先烈改为庆贺宗保五十寿辰,宴庆之际惊悉噩耗,“寿堂”变“灵堂”,如此一喜一悲,加强了人物心理反差,便于细致刻画每个人物的不同心态,同时更能为事态的 发展 蓄足情势;2. 将佘太君历数杨家功业,改为举杯遥祭宗保英灵,此举更是悲中见壮;3. 将挂帅者索性改为百岁的老太君亲自挂帅,率众儿媳及文广出征,刀劈王文,得胜还朝;4. 删除原本中战场上以“法术”取胜的迷信情节,而增加穆桂英与杨文广比武及老太君在军营中着棋论战的情节③。经过上述改编,扬剧《百岁挂帅》较之旧本的悲哀低沉而更显得壮怀激烈,同时仍承续着杨家将故事的脉络,如实地容纳了各种矛盾冲突: 边关告紧,国难临头,急需出兵抵御而朝中无人;天波杨府为保大宋江山,八房宗嗣仅存宗保一脉,不料宗保殉国,杨家仅此一线也无下梢,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穆桂英为报夫仇,意欲发兵,却又气不过朝廷薄情寡恩,有事有人,无事则弃之草莽;柴郡主要求皇家体谅下情怜恤孤寡,发兵之事另选良将,却又无法劝阻百岁婆婆挂帅亲征;单丁子文广年幼,为报父仇而请求随军出征,更使得太君及杨家上下在“留根”和“出征”之间左右为难,思之再三……总之演出过程中戏情依然很足,而最终还是以天下百姓为重,捐弃君臣矛盾,克服家族困难,全力承当起御敌安民的大事④。 其间最能集中揭示杨家与朝廷的恩怨纠葛的,当数《灵堂》一场戏。闻报宋王及八贤王、安乐王前来祭奠,穆桂英和杨文广退入帘内,柴郡主一人出迎。当问及领兵退敌之事,郡主拒绝道: “眼前杨家是无人了。”安乐王见势不对,便在宗保灵前哭道:“大元帅,国家无人,看来你的大仇难报了!”文广一听按捺不住,不顾母亲阻拦冲出帘去: “安乐王,你说杨家无人,还有我文广呢!”八贤王问起文广武艺,郡主谎称“杨家用留后,弃武习文章”。哪知文广少年意气,随即道出真情,请命出征。穆桂英急忙出帘阻止,安乐王一见便说“眼前倒有一人”,八贤王心领神会,却故意叹气: “可惜她十年来雄心尽丧,可惜她把世代英名扔到一旁,可惜她眼睁睁看生灵涂炭,可惜她将夫仇付于汪洋! 如果那王文贼闻她这样,定笑她老而无用,鼠目寸光。”穆桂英闻言回击。郡主深知媳妇的脾气,惟恐她情急之下招惹祸事,便抢先倾吐了杨家“一门孤寡”的苦衷,⑤直听得君臣三人面面相觑,进退两难。后来佘太君亲自出场,屏退媳孙等人,从容讽谕道: “汴梁城禁军八十万,培植了忠勇将千百成行。万岁你圣明天子尧舜一样,早识得谁人忠勇谁贤良。……我杨家虽说是世代武将,到今天心有余力量不强。战死在沙场上我一家事小,怕只怕外患深,国家败,百姓遭殃。”此言不卑不亢,有理有节,而话里的骨刺却不易消受,直窘得君臣们内愧不已,如坐针毡。在这山穷水尽之际,动不动就自称“卖菜”出身的安乐王说话了:“老太君,我对你说几句良心话吧。他要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也不会来找你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