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ppt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面处理方法 包扎疗法:用灭菌吸水的厚敷料(内层敷料可用油质抗菌纱布)包扎创面,以保护创面,同时创面渗液可被敷料吸收,引流较充分。 暴露疗法:将创面暴露于干热空气中,使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以暂时保护创面。 半暴露疗法:用单层的药液或薄油纱布粘附于创面,任其暴露变干,以保护供皮区。 湿敷:可使创面上的脓液、脓痂、坏死组织等得以引流与清除,多用于肉芽创面植皮前准备,也可加速脱痂而用于促进焦痂分离。 浸浴或浸泡:将全身或局部浸于温热盐水或药液中,以彻底清洁创面,促进创面愈合。 其他:高压氧治疗、电刺激等。 创面用药 局部抗生素的应用:磺胺嘧啶银、聚乙烯酮碘、百多邦软膏、喹诺酮类等。 结痂的药物:结痂中草药,如四季青、毛冬青等。 喷膜的药物:喷膜剂以有机溶剂为成膜材料,再适当配加止痛、抗菌等药物。 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生长因子、锌制剂、肝素。 促进脱痂的药物:酶类制剂和中药制剂等。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贪,只要贫而有志。 谢谢! 谢 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观看! 让我们共同进步 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足、褥疮以及下肢静脉疾病引起的慢性创面是中老年人群面临的重要危害之一,其单个病种,如糖尿病足,治疗的开支平均达到20万左右。因此,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防控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创面治疗的一个重点,也是创伤医学内涵的拓展以及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鉴于这一重大的社会需求,近年来国内已经加大了在该领域的研究的力度,并且以学会的名义已组织了多次全国性有关慢性难愈合创面防治的专题研讨会和学习班,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学组)和世界糖尿病基金会(WDF)和康乐保健康之友基金会(Ath)合作,共同开展中国慢性难愈合创面防控的相关研究。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对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 因,如糖尿病、缺血、压力等。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它们多发生于糖尿病,创伤、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截瘫长期卧床等患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机制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 阐明, 不同原因所致 的体表慢 性难愈合创面病因学不同, 发生机制也各有差异。付小兵 自己的研究发现, 由创伤所致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发 生机 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导致其产生减少,其结果使组织修复细胞的移动支架遭破坏,从而延缓创面愈合; 二、除细胞坏死外,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进一步影响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的产生,其结果是延缓创面修复;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些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生长因子浓度不是降低,反而有升高现象,这种在高生长因子浓度下的创面不愈或难愈在于生长 因子活性下降以及靶细胞受体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使 因子与受体正常的结合发生障碍,产生一种所谓的“ 失偶联” 现象; 四、创面愈合调控的网络发生障碍。对糖尿病溃疡而言,国内学者系统研究了高糖 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 A G E s ) 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提出 A G E s对修复细胞的损害以及对生长 因子的糖基化 , 如形 成碱 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b F G F )一A G E s复合物是糖尿病创面难愈的重要机制之一。国内学者提出了“以修复细胞损害为关键环节的愈合多因素网络失调”的放射性创面难愈机制,并重点研究了电离辐射后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现状的影响和 c—s k i 基因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促难愈创面愈合的机制。在相关信号转导领域 , 已研 究 了 C a 2+信号通 路、 丝裂原激 活 的蛋 白 激 酶 ( M A P K s ) 、 J a k s—S T A T s 、 蛋 白激 酶 C ( P K C) 等在难愈创面发生的作用。 Howers等将创面修复的上述过程分为三期。 炎症期:机体组织受创后即启动细胞和血管反应,以清除创面失活组织和外源性物质,再进入到组织愈合和再生阶段。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1.局部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伤后20min最为明显); 2.由创面产生的特异性趋化因子所致的白细胞浸润。 增殖期:伤后2~3天,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创面修复必需的氨基葡聚糖(GAG)和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