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自我传播与自我认知: 个人的头脑与社会的交融 自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自 我 传 播 无处不在的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的基础:记忆 自我传播的社会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传播 一、认识自我传播 1.无处不在的自我传播 是一切外在传播的基础 有完整的传播流程 自我传播是形成自我认知的重要条件 2.自我传播的形式 正常形式 -感知 -记忆 -思维与想像 -情绪和感情 异常形式 -睡眠状态和做梦 -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催眠 外化:自言自语和日记 3.自我传播的特点 传播过程的非孤立性 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行为 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其他各种传播活动的基础 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自我传播的社会性 1.信息的输入 信源 (刺激) 调节 传者(I) 讯息 受传者(Me) 分析 推论 反应 传者(I) 反馈 受传者(Me) 2..人内传播的输出 心口如一 “口是心非” 变形 夸张 反向 掩饰 3.有关人内传播社会化的理论与观点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论 自我反省 (1) “主我与客我”理论 最早从传播学 角度对人内传播 进行系统研究的 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H.米德 《心灵,自我及社会》 米德的观点: 自我是可以划分的:I 与 me 已有的经验与知识构成的“主我”和接受新知识与经验的“客我”。 人的自我的形成与互动 新的自我的形成 “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客我”,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思考:从自我的成长过程,分析“主我与客我”的作用 启 示: ●由此看来,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 (significant symbol)。 (2)“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 《象征互动论》, 1969年出版 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 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 特点: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出现关于他人期待的印象 思考:在个人的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互动? 布鲁默指出,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 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 启 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从中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3)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反思,也是人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目的是完善个人的修养,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 其二,短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称为 “内省式思考”。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后者。 内省式思考 发生在一个人遇到新的问题时,产生的对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等的判断。 特点: 非封闭性 横纵联系的创造性过程 思考:内省式思考与其他传播类型的联系与影响 我们的结论: ▲人内传播是一种具有独自的特殊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本节课复习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自我传播 简答题 简述自我传播的特点 简述有关自我传播的代表理论 论述题 运用实例分析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如何理解自我传播的社会属性 * * * * 正常的状态心口如一 * * * * * * * * * 正常的状态心口如一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