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术后管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术后管理;患者本身的管理 围手术期 患者长期的管理 起搏系统的管理;围手术期 气胸 电极脱位 电极穿孔 出血,感染;围手术期电极穿孔;;术后的止血:沙袋压迫止血 一般压迫6-8个小时 时间太短容易出血,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 抗生素的应用 2012年AHA/HRS/ACC指南:术前1-2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术后是否用抗生素尚未有定论 出现感染应考虑拔除电极 发热 围手术期电极尚未牢固,容易拔除 ;;围手术期气胸;;;相对于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为常见 心房2%,心室1%;电极微脱位时,胸片下电极位置无明显变化 心电监护或可见心房或者心室失夺获现象 起搏器程控表现 心房,心室阈值升高 心房,心室感知不良 阻抗可能在正常范围 注意于急性期阈值升高区分;;急性期阈值升高和微脱位区别;患者本身的管理 围手术期 患者长期的管理 起搏系统的管理;观察心律失常症状是否消失 头晕,黑朦,乏力,气促,记忆力减退等 是否存在过去未有的心悸发生 提示可能发生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提示可能新发房颤,起搏器快速跟踪 心功能情况(UCG) 心功能改善 若心功能减弱,考虑右室心尖部起搏带来的危害 调整AV间期 若患者AVB,且符合CRT适应症,可考虑升级为CRT;体格检查 感染?静脉闭塞? 动态心电图 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胸片 观察是否有迟发的电极脱位 电极的完整性 特别是锁骨下部位 起搏器是否移位 部分行平板运动试验 频率适应功能的调整;1-3%,近年增高(ICD、CRT-D植入增多) 原因及表现 高危因素很多:更换、ICD vs PM、血肿的形成、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等等 表现:局部红肿疼痛、皮肤破溃、发热、白细胞升高、感染性心内膜炎、 处理 保守处理 移除所有装置(IPG、电极、缝线等) 若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拔除;且倾向植入心外膜电极 预防 术前使用抗生素 预防血肿的形成 无菌操作;;原因及表现 发生率1-2% 原因:患者卧床,高凝、电极的植入 表现:水肿、疼痛、上臂发紫、浅表静脉充血 处理 部分不做处理,侧支循环建立 抗凝、局部血液循环措施、必要时手术取栓 预防 减少静脉损伤 减少卧床时间 采用较细的电极;电极完整性 绝缘层破裂 电极完全断裂 起搏器是否移位 旋弄综合征等 ;;;注意患者的心功能改变,特别是AVB患者 AVB患者长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增加心衰和房颤的风险 若射血分数小于35%,可考虑升级为CRT 部分SSS患者长期心尖部起搏亦如此,可考虑延长A-V间期;2013年AHA/ACC/HRS指南;患者本身的管理 围手术期 患者长期的管理 起搏系统的管理;选择最佳起搏方式及参数;优化血流动力学,避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 在安全的前提下,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诊断、处理起搏故障和并发症;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次 临近耗竭 一般表现为电池电压降低(2.65V),电池内阻升高(3000欧姆) 3个月,1个月,ERI(择期更换指数,Elected Replacement Index);起搏模式的选择 原则:生理性起搏,优化血流动力学,避免起搏并发症的发生 AAI(不建议):适用于部分单纯病窦的患者 病窦患者易发生AF,AAI无法解决AF长间歇问题 VVI(R):适用于植入DDD模式后永久AF的患者 DDD(R):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阵发房颤:需打开模式转换功能,避免心室快速跟踪心房 ;;低限频率(Lower Rate) DDD: 限定最低的心房起搏频率 VVI: 限定最低的心室起搏频率 上限跟踪频率(Upper Track Rate) 限定心室跟踪心房的最快频率——考虑2:1文氏阻滞点 上限传感器频率(Upper Sensor Rate) 限定频率适应心房起搏的最快频率 心率平滑功能(VRS: Ventricular Rate Stabiliztion) VVI模式下平滑心室率 心电图上可表现为比低限频率更快的起搏频率 可在AF时保证心室率的稳定;提高起搏频率 部分心衰患者,TdP,LQTs 降低起搏频率 患者不适 鼓励生理性起搏 存在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一般为前三个月 心房、心室均3.5V@0.4ms输出 急性期后或更换的患者 至少为测试阈值的2倍 无自动阈值管理的起搏器:心房心室均为2.5V/0.4ms输出 现代大多数起搏器均有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可动态测试并调整输出电压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电压,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起搏不良 感知不良 过感知 阻抗升高or降低 囊袋刺激;表现 心电图上表现: 发放起搏钉,但未夺获相应心腔 程控时表现:起搏阈值高于输出电压 原因 阈值升高、输出过低、电极断裂、电极脱位 处理 根据原因分情况处理 ;起搏器常见故障——起搏不良;表现:发放竞争性脉冲 原因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