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四、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
五、诵读诗歌,感知诗意。
1、诵读指导: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个别学生范读。
4、听录音朗读。
5、全班齐读。
6、学生译诗: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骊山顶上,众多的宫殿门依次打开了。一名专使快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于是宫内的妃子笑了,没有人知道那是专使运来了荔枝。
六、合作研讨,品读诗歌。
出示问题: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5、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7、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归纳点拨: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