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名家名帖欣赏之一:曹全碑.pptVIP

中国书法名家名帖欣赏之一:曹全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名家名帖欣赏之一 东汉·曹全碑 一、关于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二、曹全碑简介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   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   高272厘米,宽95厘米   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 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清代万经评此碑: “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 四、艺术特色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 *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