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这两天二刷了米洛斯middot;福尔曼(Milos Forman)的《莫扎特传》(Amadeus,1984)。 大概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时,只觉得这部电影是试图通过一个鲜明反差,毫不留情地描绘出凡人(萨里耶利)和天才(莫扎特)不可逾越的差距,以及天才由于其恃才放旷最终被心怀妒忌的小人谋害的故事。 第二次与和初看时的感觉颇有不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以庸才们为背景的天才,这一次,却看到了以天才为背景的庸才们。 第一次看到的是莫扎特,这一次从萨里耶利看到了自己。 电影以一个声嘶力竭的诡异惨叫开头—— 是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 电影片头的配乐是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K183,K173dB) 第一乐章,已是老年的萨里耶利在家中不断惨叫着,试图割喉自杀,被送来甜品的仆人发现及时抢救,最后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莫扎特这部作品一开始的四个小节中,那种动荡不安的切分音便显现出《G小调第25交响曲》带有了独特而鲜明的“狂飙”特征,在旋律的线条处理上,显现出巴洛克音乐的遗风,显得躁动和粗犷。 总揽这部交响曲的整个第一乐章,充满着激动不安、沉重紧张的情绪,这在莫扎特此前创作的数十首交响曲中是极其少见的,尤其是莫扎特对于尾声的处理,更加重的旋律的悲剧色彩。 磅礴躁动的狂飙风格,配上萨里耶利割喉倒在血泊中面目狰狞的画面,手忙脚乱抢救的场景,行色匆匆的路人,深冬飘雪的街道的剪影,让观者一头雾水的同时,电影就此全速前进了。 电影真正的情节由已经住在精神病院的萨里耶利向神父的忏悔展开。 通过对三十多年前事件的倒叙,萨里耶利讲述了曾经的自己是如何从光辉到落寞,从质疑到妒忌,再到崩溃,最终心生恶念“杀死”莫扎特的经过。 电影中的宫廷乐师萨里耶利,曾经是维也纳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他兢兢业业作曲教学,放弃享乐,他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与爱戴——直到莫扎特的到来,将其彻底取代。 一次宫廷里的邂逅,萨里耶利扎扎实实见识到了自己与莫扎特的差距,更被其极端的粗鄙低俗所震惊。 巨大的反差使萨里耶利痛苦万分,曾经每日对主的祷告,由感恩逐渐变成了埋怨。 再之后的祷告,甚至演变成了针对莫扎特的苦苦恳求。 莫扎特几乎成了萨里耶利的一颗毒瘤。 莫扎特虽有才华却恃才傲物,不愿主动向宫廷求职位,以至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一天,莫扎特的妻子偷偷带着他的手稿来私下求萨里耶利,希望他向皇帝帮莫扎特求情。 就在翻看莫扎特手稿的时候,萨里耶利终于彻底崩溃了。 “一页接着一页,好像他在听写一样。” 看到这完全超出想象力却几乎毫无修改痕迹的手稿,一直拼了命地试图写出杰出作品却一次次失败的萨里耶利,似乎是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混账话扇了一耳光。 慕艳,妒忌,怀恨,渴望,失落,几种情绪复杂地交织纠葛在一起,萨里耶利最终迸发出了恶念。 他将曾经祷告的十字架耶稣像丢进了火堆,从此开始了他恶毒的计划。 电影中,萨里耶利匿名伪装成莫扎特的父亲在一次化装舞会上的样子,让莫扎特“为本应有《安魂曲》却没有得到的一位逝者”写一部《安魂曲》。 他利用莫扎特生活的拮据,与对逝去父亲的愧疚,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不断双重施压,使本就有病在身的莫扎特得不到休息,最终抵不过疾病与劳累的折磨,在《安魂曲》创作未毕便离世。 电影似乎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平庸之辈因妒忌天才而将其谋害的故事。强烈对比之下,天才愈发光芒耀眼,凡人愈发寒碜可悲——情节似乎就是那么简单。 然而,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惑:既然是《莫扎特传》,为什么作为讲述者兼反派人物的萨里耶利抢了如此大的戏份?无论从实际情节还是心理描摹,萨里耶利在整部电影中占的比重,似乎比莫扎特还要大得多。若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妒忌者,作为一个天才的衬托,是不是有些比例失调了? 我不能理解,但也没多想。 现在似乎是明白了。 如果《莫扎特传》的主角不是莫扎特呢? 这部作品,或许并不是一部简单地向世人展览一位高不可攀的天才——或许,它的主角其实是萨里耶利—— 在电影片尾,萨里耶利对神父说了这样一句话: 前几十年里苦心孤诣欲求达到天才而不得,被折磨得痛苦万分的作曲家,如今却用几近嘲讽的语气,说自己“代表全世间所有的庸才”,是“庸才的英雄、圣人”。 坐着轮椅被推去吃早餐,穿过精神病院的长廊,萨里耶利突然开始对路过的精神病人说话,又或许是自言自语,不断重复着: 长廊两侧精神病人们举止紊乱神情呆滞,疑惑地看着萨里耶利如同神父般地路过,并“宽恕庸才的罪过”。 此时此刻一副如此拧巴而诡异的画面,却配上了莫扎特《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浪漫舒缓的音符倾泻而出,恬静又美好。 萨里耶利释然地仰起头,配着这纯净清澈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