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第二学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第 二 课 时) 洪洞一中初中部:张冬玲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会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读想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生读《弟子规》 学生讲故事,谈启发,老师读美文 三、检查翻译情况,强调重点字词及语句 四、课文分析 讨论:本文主旨是什么? 本文借写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法人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的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逢桃林。 第二部分(第2~3节):访桃源。 第三部分(第4~5节)寻桃源。 3. 质疑解难: 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④.与“初极狭,才通人。”相呼应的是哪句话? 归纳:豁然开朗。 ⑤.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做铺垫。 ②.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③.“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④.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平和; 生活状况:安居乐业; 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⑥.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⑦.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⑧.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⑨.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 ⑩.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4、讨论归纳写作特点 (1)成功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 (2)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3)曲折回环,层次分明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解释并造句;完成本课《练习册》习题。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桃花源后记》或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文言词句理解较好,且能很好的体会本文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拓展问题很感兴趣,能积极讨论并发表看法,气氛活跃。 (附:板书) 桃花源记 线索:渔人的行踪 结构:逢桃林 →访桃源 →寻桃 发现 和平安宁 探访 丰衣足食 桃花源 离开 安居乐业 再寻 民风淳朴 一个与黑暗现实对照的美好境界 寄托作者政治思想,反映人民愿望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