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告诉我们: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同时也《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诗人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 《赤壁》背景介绍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想,杜牧还有很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 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把同情放在吴、蜀一边。因为有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 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 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 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这首咏史诗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时。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此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子,它本身也蕴藏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深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发现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这句诗的理解?)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前后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