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突触和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离子通道 受体和第二信使 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 一、胞体 二、突起 三、分类 根据神经元释放递质的不同分类: 胆碱能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 5-羟色胺能神经元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 一、类型 1.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支撑、营养、清洁 2. 少突胶质细胞 构成髓鞘的主要成分 3. 小胶质细胞 吞噬、清除病变细胞 4. 许旺氏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成髓鞘 二、功能 1. 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 2. 营养和物质代谢作用 3. 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 第三节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 一、 静息电位 二、静息膜电位的离子学说 三、动作电位 一、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RP -60mv 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RP -30~-40mv 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RP -60~-80mv 去极化和超极化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我们记录到的神经元静息电位,大都是从直径大于20μm的神经元中获得,如鱿鱼的轴突 二、静息膜电位的离子学说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因素: 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 ②膜上离子通道关闭和开放对离子产生不同的通透性, ③生电性钠泵的作用,即钠钾泵。 三、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2、动作电位的传递 动作电位的传递 全或无法则 频率法则 跳跃传道:朗飞氏结 节约能量 提高传导速度 第四节 突触和突触传递 一、化学突触 二、突触电位和突触整合 三、受体和第二信使 一、化学突触 突触前膜:又称突触前成分,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用不同术语表示,如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分别称为突触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等。突触小泡,直径40~200nm。 突触间隙:宽度因突触类型不同而异,约20nm。 突触后膜:又称突触后成分,有多种特异蛋白质(受体蛋白、通道蛋白、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类)。 突触的种类 轴-树突触 轴-体突触 轴-轴突触 二、 突触后电位和神经整合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流入,导致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钾离子通道开启,钾离子流出;或者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流入,导致超极化 3、神经整合:时间+空间 神经整合:时间 神经整合:空间 突触后电位的终结 重摄取 酶失活 轴-轴突触 轴-轴突触影响突触后终扣释放神经递质的量 突触前兴奋 突触前抑制 三、受体和第二信使 1、受体的分子机制 2、神经信号传导中的G蛋白 3、钙作为第二信使系统 1、 受体的分子机制 组成: ①接收部分(receptor),与配体结合; ②效应成分(effector),换能作用。 特性: ①饱和性 ②特异性或专一性 ③可逆性 1、 受体的分子机制 受体的类型: 促离子型受体:当合适的神经递质与之结合,离子通道打开,如:乙酰胆碱 促代谢型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然后开放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型 2、 神经信号传导中的G蛋白 G蛋白的作用: ①介导其他细胞内外信使的作用; ②调节离子通道,引起生长、代谢、细胞骨架结构、基因表达的变化; ③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突触受体敏感性、细胞代谢、分化和生长。 2、 神经信号传导中的G蛋白 G蛋白即:GTP结合调节蛋白 受体通过GTP(三磷酸鸟苷 )催化激活G蛋白 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跨膜螺旋结构将信息传递到胞质面 效应蛋白:G蛋白调节的效应物 酶:腺苷酸环化酶,即cAMP(环腺苷酸 )的酶 通道:直接作用或通过第二信使来调节 转运蛋白:光传导系统,光感细胞 第二信使 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能激活反应链,改变一种或数种细胞内小的信号分子的浓度,通过这些小的信号分子进一步将信号下传,如cAMP、Ca2+等,通常将这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 3、 钙作为第二信使系统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0.1~0.2 μmol/L 细胞外Ca2+浓度1.8 mmol/L 通过调节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来实现第二信使的功能: ①Ca2+内流触发神经递质释放; ②与其他第二信使、蛋白磷酸化、递质合成和代谢作用相联系发挥作用; ③在突触可塑性、发育、学习记忆等神经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胞质Ca2+的调控 Ca2+的来源: ①细胞外Ca2+内流; ②细胞内内质网的钙库。 调控途径: ①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突触前膜 ② Na+ /Ca2+交换器(钠泵):3 Na+流入,1Ca2+流出 ③ Ca2+依赖ATP酶(钙泵):将AT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