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遇 可战友的市场份额依然很大。 和路雪可以再创新的同时,适当的像低价市场倾斜。 和路雪可以再实现冰淇淋形式多样化上下功夫。 威胁 和路雪被逼再铺上底线之路,与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单一的大类产品销售和高成本必将是和路雪将来发展的又一大威胁。 伊利的SWOT分析 优势 市场销量,伊利在冰淇淋市场一直保持着持续性的强劲增长态势,在2008年以来,伊利冷饮以行业的唯一性成功牵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此契机进行了立体式的品牌化动作,成功地超越众多外资品牌,全面建立起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影响力。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伊利冷饮进一步升华其整体模型的规范化动作,以产品品牌、渠道、营销到关键资源进行充分的完善和不断的升级,“十年磨剑”的功力终使得伊利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实现规模化和集群的效应,大赢2009,从财报可以看出,伊利冷钦上半年销售收入为21.17亿元,同比增长2.62%,利润率更是增加了9.92%, 产品优势;伊利冷饮在消费类市场占据优势,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一直是中国冷钦行业和先行者和开拓者,并构筑了一种全结构模式的商业竞争模型,以伊利大火炬到伊利苦咖啡,再到伊利乐滋,冰工厂等热门产品伊利集团的冰淇淋产品赢得了亿万消费者的支持,我认为,伊利冷饮是中国鲜有的成功的将市场化动作进行到底的品牌,彻底改变冷饮市场以往一个单品打天下或者凭借渠道死守区域优势的局面,而是充分体现在全产品、全渠道、全品牌、全文化以及包括对奥运和世博会等关键营销资源平台的有效全运用等多个方面,在中国冷饮市场最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是1-5元价位的冰淇淋,在中国冷饮市场有70%-80%的销量来自于1-1.5元之间的冷饮有39%的消费者经常购买1.5元的冰淇淋,经常购1元的占到33%,而此前这一区域是外资品牌的软胁所在,零售2-3元的价位曾是外资者苦守的底线,纵观目前的市场,伊利以1元到10元的售价系列产品“包打天下”,实行对中低档市场的强势领导,在每个关键点都有一个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进行占位。 Company Logo * 冰淇淋市场调查 冰淇淋行业总体特征和现状 冰淇淋市场的主要特点 各个品牌冰淇淋的营销方式 各个品牌冰淇淋的SWOT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 冰淇行业总体特征和现状 1、发展速度加快,行业规模总量加大。 冰淇淋以其美观、冰凉、快乐与甜蜜的感受,自十九世纪问世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悬殊。目前世界第一大冰淇淋消费国美国人均消费冰淇淋是23kg,澳大利亚为17kg,瑞典为16kg,日本为11kg,荷兰18kg,而中国人均消费量经过几年的发展总算达到了人均1.7kg,但与世界人均相比还判若云泥。所以说冰淇淋市场尽管从90年代以来,每年以约10%的速度在递增,中国冷饮产量增加了12倍,但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中国潜力巨大的冰淇淋市场吸引了巨大资本的追捧和关注,这一切都为中国冰淇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返回 2、优胜劣汰出现质变,行业垄断势头增加。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冷饮市场还处在一个品牌极为分散的状态。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冷饮都只是季节性产品。对于很多食品厂来说,生产冷饮只是一年中一个阶段性的安排,对于诸多个体户来说,则是“忙三月,吃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冷饮行业根本谈不上全国性的市场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也存在诸多空白,诚如很多专家所言,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冷饮业也不可避免地处于“低、小、散、乱、差”的局面。但是随着伊利、蒙牛等国内品牌在冰淇淋领域异军突起,雀巢、和路雪、哈根达斯等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场残酷的冷饮业洗牌开始了。历史上全国一度有1000多个冷饮品牌(相信如果加上无品牌的小厂和个体作坊,生产者远不止千家),但是现在80%已经失去竞争能力甚至干脆消亡。 返回 3、原料成本成了中小企业逾越不了梦魇,资源整合、有效管理和品牌之道是企业生存的金子法则。奶、糖、巧克力、棕榈油是冰淇淋最主要的四种原料,从2003年以来其价格一直呈快速攀升状态,如果没有附加值品牌根基和对原料价格的整体把握、资源整合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期货均衡,那么单靠一味压缩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是难以为继的。无论是国产工业粉还是进口粉近年来价格一直攀升,涨幅高达20%,巧克力原料也是行情看涨,国产中档巧克力也逐渐突破吨万元大关,进口巧克力和以吉百利为代表的高档巧克力涨幅更是高达22%。 返回 4、中国的冰淇淋消费已经从防暑降温转向不分季节的休闲享受步伐加快,冰淇淋正逐渐具备休闲食品功能。 中国冰淇淋市场冬季是夏季的1/30,而这个差距在美国是1/2到1/3,季节性的差异反应了消费结构的单一,产品发挥的功能单一。随着人均收入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