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短文两篇》(《日》《月》)
教
学
设
计
送课单位: 渠县三汇初级中学
执 教 者:伍龙坤
2017 年 4
第二单元 8《短文两篇》(《日》《月》)
巴金
一、教材内容简析
《日》体现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作者没有具体描绘日,也不像常见的文学作品一样歌颂日。全文由客观赞美飞蛾、夸父努力逐日,即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转到渴望自己变成飞蛾的主观情怀,感情层层递进,给人鼓舞和启迪。而《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月没有像自古吟月诗词文那样寄托思人、思乡之情或成为赞美对象,而是具体描绘月光中清冷的感受。结尾借?嫦娥奔月?的传说,表达远离寒冷、黑暗和死亡的理想,传达追求光明的心声,在突转中给人希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虽然已是八年级下期学生,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作品中形象的意义,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往往做不到,稍好一点的学生也只是能触摸到文字的表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意识不强。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细心引导,通过朗读、品析、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怀;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感受能力好理解能力。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情感美,欣赏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2、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二)难点
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课前准备法: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情感美,欣赏语言美。
3、问题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七、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由课前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日”“月”的诗句中选择几句,看看诗人描写日月有何用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这几句诗词中,“日”“月”都寄托着思乡思亲之情,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巴金先生在《日》《月》两短
文中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二)走近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
《急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三)读出情感与韵味
1、请同学们轮流朗读全文,每组1段。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声音响亮。如有读错的,请其它同学帮助更正。
2、男同学读《日》好,还是女同学读好?男生读《日》,女生读《月》。
朗读指导:《日》激越之情,轻快,昂扬、渴望赞美——“热”;《月》:冷寂之情,舒缓、低沉、凄然——“冷”
3、全班朗读全文。
(四)理清课文思路
1、第1段写了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的生活现象,作者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态度呢?
飞蛾扑火 赞美
2、第2段写到了一个神话故事,作者又是什么态度呢?
夸父追日 怀念
3、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呢?(结合下文思考)
为下文写人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作铺垫。
4、作者自己又想做什么呢?(化蛾明志)
(五)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不惜一切去追求光明?(补充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加深理解)
2、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人物,巴金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是什么呢?
(体会飞蛾和夸父的象征意义。)
3、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万吨城市每天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初步毕业设计论文.doc
- 【优质】TNS满意度模型与研究方法介绍090915.ppt
- 保健刮痧师(五级)职业鉴定(重点)备考试题库300题(附答案).docx
- 2024白领外卖餐食健康洞察.pdf VIP
- 2024新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模块1--10】全册 知识点总结.doc
- 2024年12月7日浙江省机关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A卷+B卷).docx VIP
- 巧手收纳(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 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1--8单元】全册 知识点总结.docx
- 立井施工技术与装备.pptx VIP
- 2025年中国羊绒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