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十三社会病防治.ppt
车祸的控制和预防 强迫使用安全带和头盔 其他重要法规:酒后行车(BAC) 教育培训 改善交通条件 道路交通伤害的急救和康复 五、性传播性疾病 性传播疾病的概述 性传播疾病的社会根源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 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 ①很多性传播性疾病无症状或者症状缺乏特异性 ②社会歧视,很多人患病后秘密求医于非专业性治疗机构甚至根本不求医 ③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不完整 时间的分布 地区分布 年龄 性别比 (二)性传播性疾病的社会根源 对性的禁锢:阻碍人们获得必要的、正确的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 性放纵:与性禁锢相反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取向 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常是性行为相对活跃的人群 医疗条件:误诊漏诊,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救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SARS流行导致全球总共死亡不到1000人,得病不到1万,而艾滋病每一天就要死亡1000人,每天新得病的人为15000人。长期不能过性生活的民工,如果他们找不到正当的途径解决个人生理问题,而是去找‘小姐’,又不采取安全措施,这种行为对人的身体健康威胁将十分巨大。 民工的例子 (三)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联合国提出的”ABC”原则 A: Abstinency “禁欲”或努力做到“节制” B:Be faithful “忠诚” C:Condom “安全套” 政府投入:防治性传播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广泛宣教: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各种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推荐正规的治疗机构为性病患者服务 监测: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 针对性预防: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 六 青少年妊娠 Adolescent Pregnancy 法定结婚年龄以前所有的妊娠现象,包括有意怀孕(intended pregnancy)和无意怀孕(unintended pregnancy)。 (一)、青少年妊娠的主要危害 严重影响躯体健康 (妊高症、尿路感染、胎位不正、宫颈糜烂、习惯性流产、子宫破裂) 造成各种心理创伤 (神经症、人格障碍、自杀) 带来各种社会问题 (吸烟、酗酒、离婚率高、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儿童的成长) (二)、青少年妊娠的社会根源 青少年生理发育成熟后,有了性冲动的产生,但又不具备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的能力 现代社会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性禁锢观念同样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和青少年妊娠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妊娠的社会防治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 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打破性禁锢,推进青少年的性知识教育 加大对怀孕少女的帮助力度 六、精神疾病 在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WHO估计全球有约4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在1990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只占死亡人数的1%多一点,但它们却占全球疾病负担的近11%。 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整个疾病负担的12%,到2020年预计增加到15%。 目前所有的研究和预测都提示精神与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到2020年,WHO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精神疾病产生的社会根源 (一)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疾病的确定 文化信念的影响:同性恋 社会发展的影响:老年人退行性疾病 医学化的影响: 医学化:医学界将原来不属于医学问题的现象纳入自己的研究和服务范畴的倾向(如贫穷、失业等) 自杀、性犯罪行为、有害物质滥用——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不严——发病率上升 (二)社会结构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分布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群体(如不同的社会阶层、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中,精神疾病的分布是不同的。 精神疾病与社会阶层和婚姻状况关系的研究结果是最一致的:处于社会劣势的群体(如低社会阶层)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而处于社会优势的群体(如高社会阶层)精神疾病患病率较低。 (三)社会动荡与精神疾病 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组织和价值观念的急剧改变与社会发展同属社会变迁的范畴 社会经济萧条或经济状况激烈震荡、政治动荡、战争、种族迫害、重大自然灾害(如严重的地震、洪水、飓风、大规模的火灾等)等社会动荡对精神健康具有肯定的不良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