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7-1 概述 1.什么是重量分析法 用一定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他共存成分分离,用分析天平测量被测组分的质量,以此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分类 按分离被测组分的方法不同,可分成两类: (1)沉淀法 使被测组分以沉淀的形式与其他易溶成分分离,然后设法称量沉淀的质量。 例如:水泥中的SO42-的测定。 (2)气化法 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化为挥发性物质逸出,设法测量挥发性物质逸出后的试样质量,或测量逸出物的质量。 §7-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1.待测组分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1)沉淀形式 待测组分沉淀时的存在形式。 (2)称量形式 待测组分称量时的存在形式。 2.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3)沉淀易于过滤、洗涤。 (4)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3.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如:磷钼酸铵( (NH4)2HPO4·12MoO3· H2O)组成不恒定,而磷钼酸喹啉组成恒定,所以选后者为称量形式。 §7-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的溶解度S0 设难溶电解质MmAn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0,它的平衡为: 已知Kspθ=8.7×10-11,试求200mL纯水中BaSO4溶解的质量。 往上述BaSO4水溶液中加入BaCl2,使[Ba2+] = 0.01mol/L,这时的溶解度为S 控制沉淀剂的过量程度: ①不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只能过量20~50%。 ②容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可以过量100%。 根据§2-5的知识,计算得0.008mol/L MgCl2溶液的离子强度I=0.024,查表2-1并用内插值法求得二价离子的γ=0.62。 ∵γ1, ∴S S0 。 PbSO4在Na2SO4 溶液中的溶解度 3. 酸效应 沉淀的溶解度随溶液酸度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酸效应。通常发生于弱酸根形成的难溶盐或难溶氢氧化物。 根据酸效应的定义: 例:分别计算pH=5.0、4.0、3.0和2.0时CaC2O4的溶解度。 p247. 3计算pH=5.0,草酸总浓度为0.05mol/L时草酸钙的溶解度。如果溶液的体积为300mL,将溶解多少克CaC2O4? 解:已知 C草酸=0.05mol/L,Kθsp(CaC2O4)=1.78×10-9 4. 络合效应 沉淀的构晶离子与溶液中的络合剂发生络合作用,导致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络合效应。 因为Ag+-NH3的稳定常数不大,且AgCl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消耗于络合Ag+的NH3的量可忽略不计,[NH3] ≈ C NH3 = 0.01 mol·L-1 又如:用AgCl重量法测Ag+时,加入过量的HCl溶液 ∴以Cl-沉淀Ag+时必须严格控制Cl-的浓度,AgCl的溶解度与[Cl-]的关系。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效应: ①无络合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当酸度较高时,要考虑难溶硫酸盐的酸效应。 ②弱酸难溶盐:酸效应。 ③金属离子能形成较稳定络合物,且溶解度不太小的盐:络合效应。 5.其他因素的影响 (3)沉淀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①晶体颗粒小,则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晶体的表面积)大,溶解度大,而且吸附杂质多。 ②初生态晶体的溶解度比稳定态高。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共沉淀 溶液中可溶性杂质随分析物沉淀一起析出的现象。 扩散层中的抗衡离子主要是: ①跟吸附层离子形成溶解度小、离解度小的物质的离子。比如,NO3-与Ba2+能形成比BaCl2 溶解度更小的Ba(NO3)2,因此扩散层中NO3-存在的几率比Cl-大。 沉淀吸附杂质的量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沉淀的总表面积 当沉淀的质量一定时,由于沉淀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则总表面积就越大,吸附杂质的量越多。 2. 混晶 杂质离子排列到分析物晶体中一起被沉淀的现象称为混晶共沉淀。 混晶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杂质与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例如:KMnO4与BaSO4晶格相同。 3. 吸留和包藏 吸留—被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被随后的沉淀所覆盖。 二、后沉淀(继沉淀) 由于分析物和杂质在沉淀生成速率上的差别,继分析物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