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我院SSI防控现状与改进 术前备皮不够规范,新手术室使用后得以改进。 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大部分科室执行良好,少部分科室及少部分医生不执行。 手术患者保温措施缺乏。 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二类切口愈合不良率稍高。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40%,而几乎所有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均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 I)。 感染病原体可分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自直肠和阴道定植菌。 外源性感染主要来源于污染的医务人员手和器械。 病原菌从插管处沿导尿管外壁, 或从污染的集尿袋或导尿管接 口沿导尿管内壁向上移行进入 泌尿道。 最常见的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21.4%) 念珠菌属(21.0%) 肠球菌属(14.9%) 铜绿假单胞菌(10.0%) 肺炎克雷伯菌(7.7%) 肠杆菌属(4.1%),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引起。 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 尽早拨除导尿管 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 1、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 长时间使用导尿管是CA-UT 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管引起菌尿的每日危险性为3-10%,30日为100%。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管不应作为尿失禁的常规处理措施,除非尿失禁的其他处理措施无效,并且患者要求留置导尿管。 2、尽早拨除导尿管: 一旦患者不再需要留置导尿管应尽早拨除,以降低CA-菌尿症和CA-UT I的风险。 3、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 使用预先连接的密闭导尿系统(导尿管预先连接于封闭的尿袋),以减少CA-菌尿症。 尽可能减少断开导尿管连接处的次数。 始终保持尿袋和连接管低于膀胱平面。 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插管前 插管时 插管后 1、插管前: 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2、插管时: 使用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3、插管后: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若采集尿标本并非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从集尿袋采集。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导尿管相关性尿道感染防控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保护导尿管,避免侵入水中。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密闭性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出现可疑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1、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预防尿路感染。 2、常规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 专家建议更换频率: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3、全身应用抗菌药预防尿路感染。 4、拨除或更换导尿管时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5、不推荐集尿袋常规放置抗菌药物。 我院留置尿管感控现状 住院患者执行该项操作的病例较多。 大部分床位医生关注不足,在导尿过程中几乎无监控记录 不能及时执行监控措施 由于管理意识淡薄,因而风险系数较高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概念: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大于38度),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或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结果的致病菌。 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无菌应铺大单 2、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隔离衣 3、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受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5、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 消毒。 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6、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筋脉; 7、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8、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9、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 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型会议会务工作流程清单(培训讲学版).docx VIP
- 零碳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docx
- DB35∕T 836-2015 学生服装标准规范.docx VIP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pptx VIP
- 明配管支吊架的计算表.xls VIP
- 活动一《塑料制品大点兵》课件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