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改性以及界面分析-物理化学专业论文.docx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改性以及界面分析-物理化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PAGE PAGE 1 摘 要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储能装置,目前已广泛用于在手机、笔 记本电脑、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日益扩大的电动汽车领域将给锂离子 电池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自从 Goodenough 等在 1997 年对橄榄石型 LiFePO4 进行报道以后,高容量、安全、无毒、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使 LiFePO4 作为潜在的 储能材料而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电极材料,并被认为是用于混合型电车或电车 的新一代大规模锂离子电池最理想的候选阴极材料。本论文内容涉及 LiFePO4 电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和优化,重点探讨 LiFePO4 的界面结构和性质及其与材料 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在论文的第一章中,作者简要回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简要介绍了锂离 子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电极材料,重点论述了 LiFePO4 正极材料的 研究现状,最后概述了 LiFePO4 的合成和改性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和仪器,介绍了实验用电池的 制作过程,以及常用的结构、形态和电化学测试手段。 在第三章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 LiFePO4/C ,其 中 LiFePO4 核为 30nm 左右的球形粒子,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厚度约为 3nm 的碳壳。 通过软 X 射线吸收谱(XAS)测试 LiFePO4/C 的 C 和 O K 边吸收发现碳包覆层 与 LiFePO4 在界面存在键合作用。电化学测试表明这种核壳结构 LiFePO4/C 具有 优异的高倍率和循环性能,20C 倍率下放电容量高达 106mAhg-1,20C 倍率循环 250 次后容量几乎没有任何衰减。 在第四章中,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不同 LiFePO4- 碳接触界面的 LiFePO4/C 复合物,并对界面性质以及不同界面结构对 LiFePO4 性能的影响进行 详细研究。发现包覆后碳能够在 LiFePO4 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并与 PO43-离子中 的两个 O 结合成键,并诱使表层中 Fe2+离子变为 Fe3+。电化学测试表明界面性 质是影响 LiFePO4/C 性能的关键因素,与体相内部扩散相比 Li+在界面的转移是 纳米 LiFePO4 电极反应的速控步。具有紧密 LiFePO4-C 结合的 LiFePO4/C 在界面 形成具有高 Li+导电性的无定形离子层,提高了 Li+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转移,从 而能够显著的提高 LiFePO4 的电化学性能。 在第五章,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不同碳层孔径分布的核壳结构 LiFePO4/C 复合物,研究碳层多孔性对 LiFePO4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电极 材料中引入具有多级结构的体系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功率性能。碳包覆层多孔性 在改善 LiFePO4/C 倍率性能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孔和小孔结合的双 孔分布结构更有助于电解液向活性材料表面的扩散传输,提供更有利于 Li+传输 的通道,尤其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高倍率性能。 在第六章中,使用溶胶宁家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 F 掺杂 LiFePO4/C 复合 物,并研究 F 掺杂对 LiFePO4 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F 掺杂会减小晶胞体积,减弱 Li-O 之间的键合作用,有利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 在 LiFePO4 晶格中的嵌入和脱出,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同时还有助于增强锂离 子脱嵌过程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 表明 F 掺杂可以增强材料的动力学性能,提高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改善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最后,在第七章中,作者对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 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溶胶凝胶法 碳包覆 掺杂改性 界面 性质 多孔性 电化学性质 Abstract Among the various available storage technologies, the Li-ion battery, which has conquered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market, such sa mobile phones, laptops, cameras and oth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has become the prime candidate to powe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lectricVehicles (EVs) and Plug-inHybrid ElectricVehicles (PHEVs). Lithium iron ph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