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与古环境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古生物与古环境 第四章 古生物与古环境 1 生物的生活方式 2 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 3 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4 群落与生态系 5 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一、水生生物: 分三种类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 1 浮游生物:无真正的浮游器官,常随波逐流,被动地漂在水中。该类生物身体一般呈辐射对称,个体微小,骨骼不发育或质量轻。可分为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如:抱球虫、放射虫、硅藻和颗石藻等。 第一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一、水生生物: 2 游泳生物(Nekton) :具有游泳器官,能主动游泳,多呈流线型,两侧对称,其运动、捕食和感觉器官均较发达。如鱼类、鲸类。 第一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一、水生生物: 3 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层底部,脱离不开基底的生物 (1)表生底栖:居住在海底表面生活,可分为固着底栖和游移底栖。 (2)内生底栖:居住在海底沉积物内部,营掘穴或钻孔生活。 1、底质 2、温度 3、水深 4、光线 5、盐度 6、气体 7、海拔 8、生物因素 地史时期的生物之间关系可以概况为2大类: 对抗和共生关系,各大类又可以分为3小类。 1、抗生关系 抗生关系(又称相克关系)表示一种生物受到另一种生物的危害,而施加危害的生物本身毫无影响. 如“红潮”现象: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使成千上万的鱼群及底栖动物出于水体底部的污染,或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抗生现象还包括由于细菌造成的传染病而死亡。 1、抗生关系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2、捕食关系 捕食关系是由食肉动物捕杀其他生物而获得营养,在生物界相当普遍。 例如一只蜻蜓捕食蝴蝶,蜻蜓又被青蛙捕食,青蛙被蛇捕食,蛇又被鹰所捕食,组成一条食物链. 捕食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但在化石记录中能够保存下来的证据却非常贫乏,因为真正成功的捕食由于已被完全吃掉,无法保存为化石; 不成功的捕食,由于留下被吃后残留的痕遗,或被捕捉又逃去的幸存者留下的伤痕,才能保存为化石. 化石中见有双壳类、腕足类壳体上被捕食动物牙齿咬伤的痕迹或被食肉腹足动物、海绵动物留下的钻孔. 根据钻孔留下的位置,可以推断它形成的时间段。如果钻孔在内脏腔部位, 那么它很可能是在生活期间形成的. 3、竞争关系 竞争关系是生物群落中的自然现象,有些生物互相之间依赖关系并不明显。 即便是同种个体之间也常常由于对食物、光线、和空间位置的需要而不断地竞争,彼此之间低水平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时甚至两败俱伤。 在化石状态下,竞争明显的表现在底栖动物对固着基底空间的竞争,表现为在不大的面积上同种个体的稠密和拥挤地生长. 许多个体彼此争夺有利的一小段地区,特别是底栖动物幼年期固着在成年期个体之上,成年期个体尚未死亡,其上及周围新生个体又来固着,形成“自然簇”,如古代和现代的牡蛎滩、贻贝簇 、石炭纪簇壮生长的腕足类如米氏贝. 4、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直接获得营养,并对另 一种生物具有危害性。 例如海百合茎上有蠕虫的寄生现象;蠕虫也常寄生在床板珊瑚体内。 在上述化石状态下共同在一起发现的两种生物是寄生关系还是共栖关系,有时难于判断. 例如图7–5中蠕虫生长在群体珊瑚内,被许多人怀疑为寄生。而图7–6中苔藓虫群体内也发现蠕虫虫管有人认为是共栖,也有人怀疑为寄生关系,在奥陶纪苔藓虫的骨骼内部和蜂巢珊瑚的复体中也见有蠕虫动物的共栖小管. 5、共栖关系 一种生物从共生的另一种生物得到好处,而对后者并无显著的影响. 这是一种偏利的共生关系,往往是生物的一方供另一方作定居地点,因此又成为宿生关系。 在腕足类化石弓石燕、阔翼石燕、颠石燕、云南贝、无窗贝等壳上,发现有喇叭珊瑚固着生长,喇叭珊瑚多生长在两壳的边缘,特别是背壳前部,形成沿边缘分布的链状排列。 喇叭珊瑚很少定居在腹壳后部或喙部附近,是因为腕足动物生活时这些部位和海底接触,由此也可以根据共栖的部位来推断宿主的生活方式. 现代或地质时期双壳动物之上也经常见有固着于其上的各种表生动物。 共栖现象可以发生在同类生物不同属种之间:例如腕足类圆凸贝固着在阔翼石燕之上. 共栖现象也可以发生在不同门类的生物之间:例如龙介虫和蟠龙介虫管可以固着在双壳类海扇或牡蛎壳上,腕足类固着定居在海百合茎上等. 共栖现象表明底栖固着生长的生物有选择的粘附生长在另一种生物壳或硬体之上作为定居点,同时可以获得丰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