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地霉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论文.docxVIP

林生地霉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3感染内脏的大体观察将不同感染时间的动物解剖, 中文摘要 3感染内脏的大体观察将不同感染时间的动物解剖, 分别取出肝、肾、脾、肺、心,观察各脏器是否肿大或萎缩、 有无颜色改变、各脏器表面的脓灶计数等。 4直接镜检 肉眼可见感染灶的脏器取脓灶处小块组 织,压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直接镜检。 5组织逆培养各脏器用组织研磨器研碎后挑取少许 分别接种于沙堡氏试管培养基、平皿培养基和玻片小培养基 上,37℃培养三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然后挑取菌落制 成湿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形态。 6组织病理学检查取各脏器表面肉眼可见病理改变 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常温固定,常规脱水、透明、包 埋、切片,HE和PAS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7肾脏载菌量(cFu)的测定单侧肾脏用组织研磨器 研碎后,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混匀,取1吮l组织悬液均匀涂 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读取平肛 表面的菌落数。 8电镜扫描电镜(sEM)观察林生地霉在组织中的形 态和表现。透射电镜(TEM)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1动物模型腹腔和静脉注射途径感染小鼠解剖后肝、 脾、肾、心、肺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白色化脓灶,真菌培养阳 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菌丝和孢子。皮下注射途径无 明显改变,各脏器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呈阴性。 2自然死亡情况免疫抑制静脉组在接种后第3天即出 现死亡高峰,死亡率高达100%。免疫抑制腹腔组在接种陔 菌后3天开始出现死亡,第7天达到高峰,至2周止,死亡 中文摘要率为55.6%。其余各组均无自然死亡。 中文摘要 率为55.6%。其余各组均无自然死亡。 3大体改变 免疫正常腹腔和静脉组在感染早期少数 几只小鼠肝脏表面见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脓灶,其余脏 器偶见。免疫抑制腹腔组大多数小鼠肝脏表面均可见到较多 约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脓点或脓灶,自2、3个至30多个 不等,其次为肺,但心脏表面未见。免疫抑制静脉组脏器表 面无感染灶。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呈紫红色。部 分死亡小鼠的肺明显萎缩,呈粉色或白色。 4直接镜检 可见大量矩形、桶状、圆形或椭圆形关节 孢子,大小不一,有的为厚壁孢子,有时可见出芽现象。 5组织逆培养培养三天后均见同一菌落生长,为表面 平坦、湿润的乳白色酵母样菌落。 6病理学变化 苏木精.伊红染色早期表现为急性炎细 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坏死。后期可见慢性化脓性肉芽肿, 中央为炎性坏死,其中可见淡染、散在分布的圆形孢子及少 量关节孢子和菌丝,周边也可见组织细胞及多核细胞反应性 增生,并有纤维性包裹。PAS染色可见紫红色的菌丝、关节 孢子及圆形孢子。 7肾脏载菌量(cFu) 无论免疫正常还是免疫抑制状 态下,静脉注射组肾脏感染程度较腹腔组重,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抑制腹腔注射组肾脏感染程 度较免疫力正常腹腔注射组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O.05);免疫抑制静脉注射组肾脏感染程度较免疫力正 常静脉注射组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O.05)。 8电镜 扫描电镜下可见组织表面较多粘附或镶嵌分 布的圆形、椭圆形的孢子,偶见炎细胞。透射电镜下见到嗜 中文摘要酸性粒细胞,未见到真菌孢子和吞噬现象。 中文摘要 酸性粒细胞,未见到真菌孢子和吞噬现象。 结论: 1通过腹腔和静脉注射途径可以成功建立林生地霉系 统性感染小鼠模型。皮下途径不能致系统性感染。 2免疫力低下状态更易引起感染,感染的程度也更重。 但当进入体内的菌量较大时也可引起免疫力正常的小鼠的 系统性感染,说明此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3腹腔途径给予此菌,各脏器中最易感染的为肝脏,其 次为肺脏。 4林生地霉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菌感染的急慢 性炎症,伴肉芽肿的形成,并无特异性改变。 5死亡率和肾脏组织载菌量显示静脉途径引起的感染 程度较腹腔途径更严重。 关键词:林生地霉;动物模型;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 电镜 英文摘要Animal 英文摘要 Animal Laboratory Study on the Pathogenecity of GeotrichⅢn Silvicoln ABSTRACT objective: G臼D护耙矗“朋 s打V把D肠 ls a new stram of GPo护缸矗“卅,the report about which is Very few at present.In 2002,we isolated a strain from a patient of kerionfoHne geotrichosis fbr the first time.It was idemified as GPo护七矗zf埘 s甜v纪D肠by China Institute of Micmbi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