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折线配筋预应力砼先张梁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概述
预应力砼分先张和后张两种工艺,就工艺对比可知先张预应力混凝土便于工厂化预制,具有施工周期短、工序简洁、节省材料、维修养护工程量少、耐久性好等特点,因而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先张梁与后张梁相比,虽然增加了预制场张拉台座的工作量,却可以省去成孔、穿束、压浆工艺。更为重要的是,它完全避免了后张法中可能出现的堵孔、压浆不密实、预应力失控等影响结构质量与耐久性的问题。很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裂缝和持续下挠,均与预应力钢材的后期锈蚀有关,而采用不正确的压浆工艺和潮湿空气的侵蚀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很明显,如果采用先张法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然因工程习惯所限,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先张工艺一般均采用直线配筋,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导致20m跨以上的铁路桥梁、30m跨以上的公路桥梁一般均采用后张法施工。为在较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应用先张法,工程界开始关注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用研究,在这方面某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应用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为解决高原严寒地区桥梁耐久性问题我国铁路部门在本世纪初于青藏铁路建设中开始了折线配筋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与应用,跨度为24米,继而在合宁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应用,而在公路桥梁领域中,这项研究尚属空白。
为此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按王用中大师的建议,结合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公路工程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与应用”为题开展了这项研究,经近二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河南驿宛高速公路淮河桥、岭南高速公路黄鸭河大桥工程成功地应用了该项研究成果。
2.折线配筋预应力砼先张梁的受力性能研究
(1)7.5m先张、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受力性能对比试验
试验梁梁高40cm,梁长7.5m,计算跨径7.2m,按同一配筋情况作了先张梁4根,后张梁3根,试验时量了测施工阶段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先、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曲试验,以检验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的变形和抗裂性能,测定梁的最大承载力,试验情况如图1:
(a)试验中量测变形 (b)临近破坏时
(c)破坏情况 (d)弯剪区段裂缝
图1 先张法折线形预应力筋7.5m跨矩形梁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表1~表3。
表1 折线先张梁和后张梁承载力比较
梁编号
实测极限弯矩
Mu (kN.m)
计算极限弯矩
Muc (kN.m)
Mu/Muc
说 明
XPB-1
249.43
180.73
1.380
折线先张梁
XPB-2
225.43
170.12
1.325
折线先张梁
XPB-3
296.23
219.80
1.348
折线先张梁
XPB-4
255.43
191.47
1.334
折线先张梁
HPB-1
213.40
182.50
1.169
曲线后张梁
HPB-2
200.20
170.30
1.176
曲线后张梁
HPB-3
300.40
233.10
1.289
直线后张梁
表2 折线先张梁和后张梁开裂弯矩比较
梁编号
实测开裂弯矩
Mcr (kN.m)
计算开裂弯矩
Mcrc (kN.m)
Mcr/Mcrc
说 明
XPB-1
67.95
63
0.927
折线先张梁
XPB-2
71.2
67.2
0.943
折线先张梁
XPB-3
66.67
64.8
0.971
折线先张梁
XPB-4
63.53
67.2
1.05
折线先张梁
HPB-1
87.4
89.9
0.972
曲线后张梁
HPB-2
82.6
90.7
0.911
曲线后张梁
HPB-3
95.2
94.9
1.003
直线后张梁
表3 折线先张梁和后张梁破坏前挠度比较
梁编号
实测破坏前挠度
f (mm)
计算破坏前挠度
f c (mm)
f/f c
说 明
XPB-1
80.65
94.03
0.858
折线先张梁
XPB-2
78.98
88.07
0.897
折线先张梁
XPB-3
72.30
86.70
0.834
折线先张梁
XPB-4
72.19
80.00
0.902
折线先张梁
HPB-1
69.98
75.46
0.927
曲线后张梁
HPB-2
65.35
74.77
0.874
曲线后张梁
HPB-3
68.73
88.53
0.776
直线后张梁
由对比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1)折线先张预应力梁弯起器处的摩擦损失可按课题组建议公式计算,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且有一定的保证率。其余各项预应力损失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或《混凝土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