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之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之比较 第 PAGE 3 页 共 NUMPAGES 12 页 PAGE 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之比较 丁斌(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安庆 246011) 指导教师:张青林 摘要:本文从各方面对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进行比较,具体从两个公式的源出,公式的推理方法,谱线表示,公式的常数,公式的意义,公式的应用等进行比较,力图使读者明确这两个公式的区别并由此所涉及的有关光谱的知识,让读者明了巴耳末公式的形成过程并对原子物理的贡献。同时本文指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而指出了有关文献中的不妥之处,在相关的知识应用中举出了针对性很强的例题。 关键词:广义巴耳末公式,波长,波数,谱线,光谱项。 描述氢原子光谱的第一个定量规律是巴耳末(J.J.Balmer,1825-1898,瑞士)提出的,即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人们早就发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区和近紫外区有好多条谱线,构成一个很有规律的系统,谱线的间隔和强度都向着短波方向递减。其中有四条的波长开列如下: 谱线 颜色 波长 红 6562.10埃 深绿 4860.74埃 青 4340.10埃 紫 4101.20埃 在1885年从某些星体的光谱中观察到的氢光谱线已达14条,这年巴耳末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纳入下列简单的关系中: ,n=3,4,5,… (1) 称为巴耳末公式。其中B=3645.6埃是这个被称为巴耳末系的系限波长,由这式计算所得的波长数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同测得的数值是一致的,后人称这个公式为巴耳末公式,它所表达的一组谱线称作巴耳末系。当,波长趋近B,达到了这线系的极限,这时二邻近的波长的差别趋近零。此后巴耳末又推广出公式: ,n=1,2,3,… m=n+1,n+2,n+3,… (2) 当取n=2时,就是(1)式。对于其它的n值则对应于当时尚未发现,但又在想象之中的一些其它线系。当然,各系有自己特有的系限波长B。由此看来,(2)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如果令,称为波数,巴耳末公式可改列如下: n=3,4,5,… 式中的=称里德伯常数。从氢光谱的更精密测量,获得值是1.0967758×米。当n,,表达线系限的波数。 氢原子光谱的其他谱线系,也先后被发现。一个在紫外区,由赖曼发现,还有三个在红外区,分别由帕邢,布喇开,普丰特发现。这些谱线系也象巴耳末系一样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现在一并列在下面: 赖曼系 ,n=2,3,4,… 巴耳末系 ,n=3,4,5,… 帕邢系 ,n=4,5,6,… 布喇开系 ,n=5,6,7,… 普丰特系 ,n=6,7,8,… 显然,广义巴耳末公式有如下形式: m=1,2,3,… n=m+1,m+2,m+3,… (3) 式中m=1,2,3,…;对每一个m, n =m+1, m+2, m+3, …,构成一个谱线系。 从这些公式看到,每一谱线的波数都等于两项的差数。如果令和 ,那么 T称为光谱项,氢原子的光谱项普遍等于T= ,n=1,2,3,…。 以上是氢原子光谱的情况。这些情况可以总结为下列三条: (1)光谱是线状的,谱线有一定的位置。这就是说,有确定的波长值,而且是彼此分立的。 (2)谱线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谱线构成一个谱线系,它们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不同系的谱线有些也有关系,例如有共同的光谱项。 (3)每一谱线的波数都可以表达为二光谱项之差,。氢的光谱项是,n是整数。 这里总结出来的三条也是所有原子光谱的普遍情况,所不同的只是各原子的光谱项的具体形式各有不同。 本文拟从诸多方面对这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进行比较,以期从中得出一点启发性的东西,为简单计分别以(2)式和(3)式称之。 两种形式的广义巴耳末公式之比较 1.1源出 巴耳末首先根据埃格斯特朗(A.J.Angstrom,1814-1874,瑞典)的精确测定,由,,的波长数据得出(1)式,然后又经一些紫外谱线的验证,(1)式确属正确。 由于公式中出现了简单的正整数,很具有诱人的启发性,巴耳末就凭着他那非凡的洞察力和直觉,预言可能还有其他的氢谱线系存在,只是公式中有关的正整数不同而已,于是他进一步得出(2)式。 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塞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