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附件5
中药新药用于糖尿病足病临床研究技术
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高危足是DF的前期状态,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周围血管病变,或同时伴有足畸形,存在发生DF的危险,但尚未破溃形成糖尿病足病或既往糖尿病足病已愈合的患者。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0.9%。国外研究资料显示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发展为DF。DF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的足病患者需要截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糖尿病足重在预防,通过早期筛查和积极管理,45%~85%的足溃疡是可以预防的[2]。DF需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涉及创面修复、血管外科、骨科、内分泌、康复等学科[3]。除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外,局部疮面外科切开引流、清创、封闭负压引流等操作和处理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甚至关系到DF的预后。
DF属中医学“脱疽”、“筋疽”、“脉痹”、“痈疽”等范畴。外用中药可应用于DF的各个阶段[4],起到“箍围消肿、去腐生肌、偎脓长肉、生肌长皮”的作用,可使DF疮面红肿局限、消退,可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还可起到抑菌、减少瘢痕组织形成等作用,甚至在预防DF发生、复发中也起到一定作用[5]。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中药新药外用药用于DF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对于内服或其他给药方式治疗DF的新药临床研究,请参考其它相关指导原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是目前专业领域内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研究者也可根据临床实践和思考进行本指导原则以外的临床定位、剂型改革和创新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定位,在非临床研究结果基础上,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相关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以客观评价中药新药用于DF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临床研究要点
临床试验前应对药物的组方特点、研究基础、研究背景以及疾病的特点和现阶段疾病临床治疗实际情况等进行充分的思考,以确定临床试验目的。并根据处方组成、剂型、既往人用经验、非临床研究结果等,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重点,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临床试验方案。还应注意思考和体现所研究药物在同类药物中的特点和优势,并体现在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中。
(一)临床试验目的和定位
中医药用于防治DF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糖尿病高危足溃疡发生及促进DF疮面愈合。其临床定位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糖尿病足病疮面愈合
足部溃疡严重程度和感染程度与DF截肢率、死亡率密切相关。DF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疮面愈合,实现临床痊愈,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
2.预防糖尿病高危足溃疡发生
糖尿病高危足存在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脱屑、甚至皲裂等,或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等,外用中药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发生。
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病的特点是根据疮周皮肤、疮面感染程度、疮面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等情况选用功效不同的药物。根据药物组成的不同,主要有“箍围消肿、去腐生肌、偎脓长肉、生肌长皮”等作用。研究者也可根据药物特点和前期研究情况拟定其它有价值的临床定位。
目前外用中药剂型仍以传统的散剂、丹药、膏药、软膏、水剂、酊剂等为主,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药物剂量不宜控制、应用不方便等缺点。传统剂型的缺点和剂型研发的滞后制约了其临床应用。鼓励开展外用中药剂型改革和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同时鼓励开展外用中药用量的探索。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高危足的诊断标准,可参考最新的、公认的诊疗标准及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药复方制剂中药证候的选择应符合“方证相应”的基本原则,DF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要点可参考《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当前行业内公认的教材或指南,亦可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药物的特点、目标适应症特点,采用教材或专家共识等标准。
局部中医证候参考诊断标准
(1)阳证
主症:局部皮肤红赤,灼热肿胀,界限清楚,破溃糜烂,分泌物稠厚臭秽,或同时伴有部分组织发黑,发黑的组织周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次症:疼痛剧烈,灼痛或跳痛感,拒按;或不痛,疮面可见灰黄或黑色坏死组织,肉芽红活润泽,趺阳脉搏动正常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