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王晶
36岁的王晶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科护士。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王晶生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科护士,4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现了首例“非典”患者,原本负责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王晶,看到医院 急诊科缺少卫生护理人员,主动向医院领导要求进入“非典”病区。她为病人输液、调整呼吸机、清理分泌物、做生活护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直到倒下的前一天,王晶还坚持值守了最后一个夜班。而自4月初进入 病房到最后去世,王晶没有能再与丈夫和孩子见上一面…… 在非典 病房里,王晶既是病人又是护士。看到身边的病人出现恐惧、忧郁,同样虚弱的王晶便强打起精神,用言语和行动鼓励病友树立信心;看到护士们戴着严密的防护镜操作不便,呼吸困难的王晶主动去为病友扎针输液……王晶病情加重治疗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为其会诊;了解到王晶故事的人们更是自主发起为她寻找可供治疗的血清;一位女工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肺捐献出来。但人们的爱心和努力未能唤回她年仅36岁的生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是其中的一名战士。她主动上了前线,身后是丈夫和孩子长长的思念。她勇敢善良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义无返顾、舍生忘死的精神,而这正是使人们能够度过那段黑色的日子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
评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叶欣事迹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事迹 叶欣同志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急诊科护士长,在这次与非典型肺炎战斗中为了抢救病人不幸染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忠于职责,坚守岗位;今年1月份广东发现了非典型肺炎,得到通知后,叶欣护士长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夜班,特别从1月开始在二沙急诊也收到这类病人后,叶欣护士长干脆放弃回家,长期驻守医院,随时应对突发问题的出现,直到病倒前的常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叶护士长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一天回过家。二、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随着医院对于这类疾病的深入了解,叶欣护士长已经清楚围绕抢救毒性特别强的急危重病例过程,是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叶欣护士长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承担起这类病人的抢救工作,把危险留给自己,尽量保护自己的同事。她与该科主任一样,一早就暗暗做好了会病倒的准备,对家人和孩子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多的人员接触,他们总是自觉承担起这些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不让其他医务人员介入。三、抢救患者不幸染病医院抢救的急危重的非典型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