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学习资料分享---- 生 物 化 学 习 题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氨基酸的等电点 :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  pH 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  + - -NH3 基和 -COO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 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的 pH 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包括α - 螺旋、β - 折叠、β - 转角和自由回转 等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变性作用 4、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 蛋白质分子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性质和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别构现象。 5、盐析 :加入大量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 6、核酸的变性 :核酸变性指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7、增色效应 : 核酸变性后, 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 : 核酸复性后, 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减少的现象,称减色效应。 9、解链温度 : 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称熔解温度( Tm)。 10、分子杂交: 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 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 DNA单链和 RNA链的互补区形成 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 杂交。 11、酶的活性部位 : 活性部位 ( 或称活性中心 ) 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2、寡聚酶 :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13、酶的最适 pH: 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 pH 称为酶的最适 pH。 14、同工酶 :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5、必需基团 : 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 ( 如氧化、还原,酶化、烷化等 ) 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16、单体酶 : 只有一条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17、别构酶 : 生物体内有许多酶也具有类似血红蛋白那样的别构现象。这种酶称为别构酶。 18、辅酶: 是酶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类,其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得相对较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其作用是作 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并促进反应。 19、辅基: 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20、酶原的激活 : 某些酶,特别是一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1、生物氧化 :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 22、呼吸链 :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呼吸 链。 - 1 - 23、 P/O 比值: P/O 比值是指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24、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 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  ADP生成  ATP。 25、氧化磷酸化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作用。 26、糖的有氧氧化 :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最后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7、糖酵解(作用)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酵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28、三羧酸循环 : 乙酰辅酶 A 的乙酰基部分是通过一种循环,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 CO2和  H2O  的。这种循环称为三羧酸循环,也 称柠檬酸循环。它不仅是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的途径,也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氧化成  CO2的必经途径。 29、糖原异生作用 : 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称糖原异生作用。 30、乙醛酸循环 :存在于植物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利用乙酸(乙酰 CoA)净合成琥珀酸的循环,因乙醛酸是关键重要中间代谢物,故称乙 醛酸循环。 31、必需脂肪酸 :动物或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32、酮体 : 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不彻底所形成的乙酰乙酸、β - 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33、酮血症 :肝脏产生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氧化能力,致使血液中呈现过量酮体的病症叫酮血症。 34、脂肪动员 :人体在饥饿状态时,体内贮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进一步氧化分解成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