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基础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 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欧洲,因此,社会福利思想必须遵循上帝的意志,反映上帝有关仁慈和行善的主张,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愿和主张。社会福利行为主要体现为以教会为主来组织和实施,它是上帝意志的具体体现,世俗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组织的慈善行为,也是在履行对上帝的虔诚,而不是以关注人的需要为出发点。 因此,西方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更多的带有宗教性而不是社会性,更有理由被称为宗教福利思想而不是社会福利思想。 *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一)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问题的社会化 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于15~16世纪开始的欧洲社会变革。包括社会经济变革和社会思想变革两个方面。 社会经济的变革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与15~16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其特点是西欧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出现。相应地出现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社会问题的规模和程度不断加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问题开始出现。 *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厂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 * 西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经常性社会问题,给一些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长期影响,并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并在一个时期内导致经常性大规模的阶级冲突和政治斗争。这势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探讨其出现的原因。这些努力从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福利主流思想。 * (二)社会思想变革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1. 文艺复兴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2. 宗教改革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 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 首先,强调基督徒依靠个人的信仰而不是教会与教职人员的工作、依靠自己的勤奋工作而不是单纯的宗教行为表达对上帝的虔诚,从而宣扬了现世生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反对“行为称义”。 卡尔文提出“预定论”,指出,上帝早已预先确定了谁是上帝的选民或者“弃民”,选民在尘世的任务就是凭自己的真心表达对上帝的虔敬,凭自己的勤劳和成就彰显上帝的荣耀。 * 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利的神圣化。 宗教改革直接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神学思想提出挑战,进一步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愿望更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为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三)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启蒙运动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三次重要变革。 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让理性替代对宗教的绝对信仰。 *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 1 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2. 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 自助观念 2. 国家福利观念 3. 共同责任观念 *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 家庭保障 2. 国家保障 3. 社会保障 * 二、中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 (1)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思想 《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闲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2)近现代中国社会救助与福利思想 产生背景: 中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理念(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儒家仁义学说,德政以及大同理想等传统思想)。 传教士在华举办的慈善事业,中国出使人员的所见所闻给了先进的中国人很大的启示,而近代留学生在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新式教育后,将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通过各种形式传入中国并逐渐运用于实践,造福于全体人民,这些成为了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兴起不容忽视的社会背景和客观条件。 * 1、贫困救助 对贫困人口的救助,人们要求改革对贫民的单纯衣食救助,突破传统的只养不教的束缚,实行教养兼施的方针,使其在享受政府或民间救助的同时学会技艺以利生存。 在贫民的教育问题上,主张扩大义学义塾的教育对象范围,改革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方法; 对贫民的医疗救护,建议参照西方的医疗制度,改革传统的施医体系。 * 在对待弱势群体的问题中,老人儿童福利成为了重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安老怀少”的思想。 对于始终处于被歧视受压迫阶层的妇女有所关注,提出了一系列的妇女解放主张,诸如禁缠足、自由婚姻、妇女受教育等,这些在传统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残疾人一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