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 针对中国企业利润来源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代表性文献有曲玥(2008)发现垄断资源行业内的差异指标是最高的依靠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业是造成利润差距的重要原因,张军(1998,2001)指出20世纪 80年代中国国有部门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可以被理解为非国有部门的“进入和竞争”侵蚀利润的结果,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国有部门利润率更显著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国有企业亏损大幅度增长。本文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使用1998-2007年间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从多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企业利润的来源与差异,实证研究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企业利润差异的决定因素。 主要内容 一、中国企业利润的基本走势分析 外商投资 规模1(?500人) 企业类型 港澳台 企业规模 规模2(300—500人) (所有制) 民营 (表二) 规模3(150-300人) (表一) 国有 规模4 (50-150人) 规模5(?50人) 出口 出口 划分 (表三) 非出口 表一: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199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率经历了一个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2003年左右)。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角度看,1998-2007年间外商投资、港澳台、民营企业净利润率基本处于正的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始终低于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从年均值上看不差于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净利润率始终处于负的状态,呈现先逐步变小再扩大的特征,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2006年后亏损加剧。 表二:按企业规模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在国有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净利润率差异程度很大,企业年平均员工数超过500的规模最大的企业利润亏损程度要显著低于其他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在港澳台企业中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率差异大;在外商投资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净利润率相差不大。进一步分析1998-2007年间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在国有企业中只有企业员工超过500人规模的企业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而其他规模类型国有企业净利润率不但没有出现增长状态在2007年还普遍出现了亏损程度加大的状况。同时,在1998-2007年间不同规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都呈现出波动性扩大特征,而规模越小企业的净利润率标准差扩大幅度相对更大;不同规模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呈现出一种稳定、逐步减小特征;不同规模港澳台企业净利润率的标准差呈现出一种稳定特征。 表三:按出口划分的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净利润率走势 国有企业中2003年后出口企业净利润率由亏损转为盈利,但国有企业中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一直处于亏损状,且1998-2007年间国有企业中出口企业的净利润率始终要高于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中1998-2006年间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比非出口企业高,但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港澳台企业中1998-2002年间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但2003-2007年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要显著高于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相比呈现出一种复杂态势,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处于一种稳定状态,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先是低于出口企业之后处于一种增长态势,2007年非出口企业净利润率超过了出口企业。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 变量的选取: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的成熟成果,也来自对中国转型背景中特定的现实考察 建立模型:(profitijkt是企业的净利润率(计算方法为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额 ),其中i、j 、k、t分别为企业(3分位)、行业、省份与年份,方程中的分别 表示与行业省份年份相关的未观察因素, 表示随机扰动项. ) 核心解释变量分为: (一)、内部因素 代理变量/指标 (1)企业规模(size) 企业固定净额对数值 (2)企业年龄(a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