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01-02 21:23:41 社会科学 2017 年 12 期
一件文艺作品或者是一种事物对象,自有其本身的原具总义,但这对于不同时代不同的 接受者,却并不是在同一对象身上必获有同样意义或能作出同样认定的,而是因各自不同的主体条件 而从屮创发出不尽相同以至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种文木意义的读者再造方式千差万别,但在历史发展 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为儿种基本类型,把握了这些则不难判断同一文本何以会有如此不同解读的发生, 我们也会从中认定对象自身客观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文本;作品意义;读者;解读类型
:1206.2文件标识码:A :0257-5833 (2017) 12-0166-07
王向峰,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036)
一、序论
文学艺术家把作品创造出来,不论接受者愿不愿承认,寓存在作品屮的意义是一种实际存在, 哪怕是人们有意地去加以误读,加以曲解,这“误读”、“曲解”的存在,就正好说明由于作品原有意义 的存在才有误读之说。所以作品对象口身,不论其言语、声音、符号、形彖,以及概念、意义,都是 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接受者就有了以作品为对象的解读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在解读作品时,不必走 法国人罗兰?巴特的极端“读者的诞生必须以 的死亡为代价。”①也不必像美国人布鲁姆那样偏 执“阅读,如我在标题里所暗示的,是一种延迟,几乎不可能的行为,如果更强调一下的话,那么, 阅读总是--种误读。”②因此,我们的解读学应该循着阅读与解读的规律,找到解读中的读者与 、 读者与文本、原义与赋意等诸多环节间矛盾关系,总结出尽量不失于偏颇的解读理论。
一、“黍离”与农妇之鞋——解读的意义引发
文艺家进行作品的创造,向來都追求审美的内涵遺义,因而多采取“余味曲包”、“超以象外”的表 现方式,让接受者在接受屮去体会,去发现,这好像要呼唤接受者的特异功能,去挖掘、发现、创造 出仅凭肉眼凡胎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东西。真正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作品意义的解读者和引发者。这是 建立在作品的审美幻彖基础上的意义引发。说它是出口作品的形象能指,却又不是人所共见的实象; 说它不是来自作品的形象能指,却又有其--定的形象依托;而作为解读者一旦从作品幻含中作为或有 的意义把它发掘出來,又成为不可能不这样承认的投注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从作品幻象中來又以切 实的揭示投注到作品屮去的意义发现。在这个接受寻求与作品表现特点的两极分向之间,有时能够统 一;统一的原因在于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在历史过程屮形成的,即使是象征、隐喻,也有大体可以把握 的规律,屈原《离骚》屮的美人、香草、粪壤、萧艾,不止是说物类的姝异,所指还是人的美丑、忠 奸的完全不同,这是人人都能统-的共识。但对于作品的意义的深层探求,在认识上的差别以至相异 则是普遍存在的,有些人的解读可能与 的本意完全不同。有些当世的 共至为此而直接站出來 说话,说读者和批评家歪曲和误读了他的作品,我国的作家卞Z琳和曹禺,以及其他不少人都曾经这 样做过。有些沉得住气的 ,对于别人的解读不论怎样与自己的本意相左,只要无碍于自己的生存, 倒很愿意让别人去各说各的。曹雪芹如果在世,他看到红学家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把他一个人、一 本书,变成了一百人、一百本,即使他流入书中的“字字看来皆似血”,他也算是得到了无可比拟的补 偿。
人们在接受作品的解读屮,以意义的发现为审美愉悦后的第一追求。这种追求使人从作品屮必 得看出点什么,即使不能从作品中直接看出点什么,也难免以追求为动力,从中挖掘点或者以解读的 方式向作品屮投注点什么。当然,这种总义的投注,与投注者本人的期待视野是克接有关的。鲁迅说 的对《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鲁迅《〈绛花洞主〉小引》,载《鲁迅全集》 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19页。,即是指读者向作甜的意义投注。对投注的形式 有两种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投注的东西和作品的直接形式亳不相关,这是歪曲性的投注,如认为《红 楼梦》是隐喻宫围秘事,一个劲地钻这个牛角尖,得到的“意义”越多,离《红楼梦》就越远,对此不 值得鼓励。二是投注的东西是作品的形式能指所微有,但并不突出,并不明显,但解读屮淋漓尽致地 加以张扬,变成突出、明显的意义所指,把星火煽成了巨火,这是因势利导性的创造,在文艺接受中 古今皆为常见,可在多方而给人以启发。毛泽东把《列子?汤问》屮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读成了一篇 动员全党全民起来一起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的《愚公移山》,就 是一个范例。在国外,徳国的海徳格尔在《诗意的语言思索》一书中,对梵高的油画《农鞋》所作的 解读,也是举壯公认的意义投注的成功。海德格尔对鞋这个器具,进行了器具性存在的揭示,他在这 双农妇穿过的高腰鞋上看到了“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