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doc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青州模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知(  ) A.他们主张恢复原有统治秩序 B.孔子主张维护天子的权威 C.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D.他们都探索世界本原为道 解析:选C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一”为本等字眼体现的是大一统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也就说明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的确由来已久,C项符合题意的,正确;A、B两项仅仅适合孔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探索世界本原为道仅仅适合老子,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  ) A.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解析:选D 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的这种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当时的自然经济,即根源于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D项符合题意;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并不包括民本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3.“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 A.厉行赏罚 崇尚法治    B.奖励耕战 与民休息 C.仁者爱人 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 厉行节俭 解析:选A 结合题干信息“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可知该派别主张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主张加强君主和中央的权力,据此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学派,故A项正确。 4.《汉书·循吏传》记载了太守黄霸的事迹,(宣帝)下诏称颂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汉宣帝旨在(  ) A.利用道德教化来匡正民心 B.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确立以德为先的选官制度 D.树立廉洁官员的典范 解析:选A 从材料“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中可以分析出,汉宣帝通过道德来教化百姓,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权神授,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树立官员典范的目的是匡正民心,故D项错误。 5.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父为子天,有隐无犯”“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等信息可知,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祖父母、父母犯罪的会受到极刑,主张应以孝治天下,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百姓的个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渗透到法律中,而不是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祖父母、父母犯罪的会受到极刑,这不是法制具有理性精神的体现,故D项错误。 6.《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  ) A.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C.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蟠桃会宴请的有佛道各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迹象,故D项正确;材料的侧重点在蟠桃会宴请的宾朋,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佛道两家与儒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7.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解析:选C 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xiqiaohud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