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建筑设计资料文档
建筑
中国近现代 设计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下述三类。
一、居住建筑
近代中国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采取传统的住宅形式。新的居住建筑类型主要集中在通都大邑的部分地区。这种新的住宅有独户型、联户型和多户型等基本形态。
独户型住宅。1900年前后出现了独院式高级住宅。这些住宅基本上是当时西方流行的高级住宅的翻版,一般都处在城市的环境优越地段。房舍宽敞,有大片绿地,建筑多为一、二层楼的砖(石)木结构;内设客厅、卧室、餐厅、卫生间、书房、弹子房等,设备考究,装饰豪华,外观大多为法、英、德等国的府邸形式,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资本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上层人物也开始仿建。从近代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别业”,可以看出这类中国业主的独院式高级住宅的特点:建筑形式和技术设备大多采取西方做法,而平面布置、装修、庭园绿化等方面则保存着中国传统特色。
20年代以后,独户型住宅形态逐渐从豪华型独院式高级住宅转向舒适型花园住宅,建造数量增多,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了成片的花园住宅区。联户型、多户型住宅 包括里弄住宅、居住大院和高层公寓三类,大都是由房地产商投资统一建造,再分户出租或出售。
1、里弄住宅最早于19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上海,是从欧洲输入的密集居住方式,后来汉口、南京、天津、福州、青岛等地也相继在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形成里弄住宅区。上海的里弄住宅按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需要分为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式里弄。早期石库门里弄明显地反映出中西建筑方式的交汇。里弄住宅布局紧凑,用地节约,空间利用充分。
2、居住大院在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地相当普遍。“大院”大小不等,由二、三层高的外廊式楼房围合而成,多为砖木结构,院内设公用的上下水设施。一个大院居住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建筑密度大,居住水平较低。
3、高层公寓是大城市人口密集和地价高昂的产物,高的达十层以上。这些高层公寓多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段,以不同间数的单元组成标准层,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等先进结构,设有电梯、暖气、煤气、热水等设备,有的底层为商店,有的有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外观多为简洁的摩天楼形式。
二、工业建筑
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各种近代工业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木构架厂房
中国手工业作坊一向采用木构架结构。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前期,许多厂房仍沿用这种传统结构,如1865年创立的上海江南制造局,1867年创立的号称“军火总汇”的天津机器局都是这样。到了后期,在新建的大中型工厂中,旧式木构架厂房已被淘汰。
2、砖木混合结构厂房
以砖墙、砖柱承重,上立木屋架的砖木混合结构厂房,是19世纪下半叶大中型厂房最通用的形式。建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局,车间小者几百平方米,大者2000余平方米,全部采用这种形式。建于1898年的南通大生纱厂,主车间面积为18000平方米,也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到了20世纪,中小型工厂也仍在继续沿用。
3、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
钢结构厂房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20~30年代已普遍应用于机器厂、纺织厂等工业建筑。1904年建造的青岛四方机车修理厂,是大型钢结构车间的较早实例。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先为单层纺织厂房所采用,以后框架、门架、半门架和各种拱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类大跨的单层厂房中普遍应用。多层厂房最普遍的形式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有框架、无梁楼盖和混合结构三种形
式。20~30年代许多纺织厂、卷
烟厂、食品厂、制药厂的主要车
间和仓库都向多层发展,五层以
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较
为常见。
三、公共建筑
近代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在19世纪下半叶陆续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其类型已相当齐全了。主要有:
1、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20世纪20年代以前建造的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主要是外国使领馆、工部局、提督公署之类的办公用房和清政府的“新政”活动机构、军阀政权的“咨议”机
构以及商会等的建筑。这类建
筑基本上仿照资本主义国家同
类建筑,布局和造型大多脱胎
于欧洲古典式、折衷式宫殿和
府邸的通用形式,例如青岛提
督公署、江苏省咨议局等建筑
都有这种特色。从20年代后期
起,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上
海、广州等地建造了一批办公
楼和大会堂。
2、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
金融交通建筑包括银行交易所、邮电局、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站等。银行为金融机构,控制着社会经济的命脉。为显示资力雄厚、博取客户信赖,许多银行竞相追求高耸宏大的建筑体量,坚实雄伟的外观和富丽堂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