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性疲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主讲人:门 杰 内 容 运动性疲劳的概述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力竭 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可能维持运动 出现运动性疲劳以后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加重会导致力竭(极度疲劳),使运动性疲劳演变成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危害健康 运动性疲劳对健康并无损害,通过休息调整可以消除。体育锻炼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的不断积累,体质才能逐渐增强。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生理性疲劳 心理性疲劳 生理疲劳 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工作而引起的疲劳,又称身体疲劳或肌肉疲劳 主要表现为人体活动、工作能力的下降 心理疲劳 是由于心理活动所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又称主观疲劳或精神疲劳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 行为表现为动作迟缓、操作不灵敏、准确性下降、动作的协调性降低等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能量耗竭 代谢产物堆积 自由基学说 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疲劳链学说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保护性抑制 突变理论 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消耗:ATP、CP大量消耗导致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后续能量不足。 血糖含量下降:血糖过低引起脑皮层细胞能量供给不足。长时间运动可导致血糖下降。症状:头晕、多汗、眼发黑等。 糖原含量下降:肌糖原、肝糖原是维持一定运动强度的主要能源。随着运动时间延长,糖原储量下降。 能量耗竭 代谢产物堆积 主要是乳酸堆积,血乳酸升高,导致脑细胞工作能力下降,引起疲劳感 乳酸的三个作用(减少ATP再合成、减慢糖及糖原分解和酵解、H+置换Ca2+ )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因 自由基有较强的活性,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适量的自由基对机体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产生和清除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当体内自由基生成过多即产生负面影响 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组织器官保持最佳动能状态的基础和前提 长时间剧烈运动使代谢产物堆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血液pH下降、高渗性脱水、血压、渗透改变等引起疲劳 疲劳链学说 运动中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是疲劳的表现 不仅与神经肌肉疲劳控制链有关,而且也受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网络疲劳链的影响 神经冲动单位募集降低、神经-肌肉间转换的损害、离子平衡的紊乱、肌肉兴奋性的损害、肌肉能量供应的减少及肌肉受损等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中枢抑制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脑内的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保持平衡,以共同维持机体的协调运动 进行长期运动时可导致脑内5-羟色胺合成增加而引起疲劳 脑内氨的含量增加与疲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联系 运动过程中,组织器官能量物质大量消耗,传导神经兴奋性的神经递质消耗,为保护机体进一步衰竭而带来不利影响,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引起疲劳。 保护性抑制 突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疲劳时在能量物质和兴奋性不断丧失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急剧下降的突变峰,使兴奋性突然崩溃,这可避免能量储备进一步下降而产生破坏性的变化 特点:将疲劳看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把运动时细胞内能量物质的消耗、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兴奋性和活动性改变等综合起来,当这些因素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以保护机体免于衰竭,以疲劳的形式表现出来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 主观感觉 客观检查 运动者经验 主观感觉 主观感觉:通过自我感觉评定疲劳程度。评定指标:心情、食欲、睡眠、兴趣等。 具体表现:精神不振,厌烦运动;面色发红或苍白;下肢肌肉有酸沉感,动作迟缓;食欲不佳,食量减少,睡眠差,入睡迟可失眠;排汗量增加,在相同运动负荷中,排汗量较以往增加 A 全身症状 B 精神症状 C 神经感觉的症状 1. 头沉 1.脑子不清醒,头昏眼花 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神 2. 头痛 2. 思想不集中,厌于思考问题 2.眼发涩,眼发干 3. 全身懒倦 3. 不爱动,不爱说话 3.运动不灵活,动作出错误 4. 身体某处无力 4. 针扎似的痛 4. 脚跟发软,脚步不稳 5. 肩发酸 5. 困倦 5. 味觉改变,嗅觉厌腻 6. 呼吸困难, 气短 6. 精神涣散 6. 眩晕 7. 腿无力 7. 对事情不积极 7. 眼皮和肌肉跳动 8. 没有唾液,口干 8. 记忆力退减 8. 听觉迟钝,耳鸣 9. 打哈欠 9. 做事没有信心,多出错误. 9. 手脚发颤 10. 出冷汗 10. 对事情放心不下,事事操心 10. 不能安静下来 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 主观感觉法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运动时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依据。 自我感觉 等级 非常轻松 6~7 很轻松 8~9 尚轻松 10~11 稍累 12~13 累 14~15 很累 16~17 精疲力竭 18~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