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安(前179—前122),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淮南子》是根据道家的“无为自然”说,概略地解说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以及政治军事等人世间的百般事态,综合了儒家、法家、阴阳学家的学说。 淮南王刘安是当时皇帝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重,又为《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然而这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文化巨著,流传下来的只有《内书》二十一篇,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里。 ①昔者: ②为: ③维: ⑤倾: ⑥潦: 从前。 做。 绳子。 倾斜。 积水。 ④绝: 断。 重点词语 ⑦尘埃: 尘土,这里指泥沙。 熟读课文,说说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1.读了课文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一句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3.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读了课文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一句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 看图片,猜故事 ,比一比,见闻广。 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地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地》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共工的形象。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①逐走: ②入日: ③欲: ⑤足: ⑥弃: 竞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想,想要。 足够,充足。 遗弃。 ④于: 到。 重点词语 ⑦邓林: 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应如何理解?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4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