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VIP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分与学时:36学时(理论课24学时,见习课12学时),2.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与古印度、古希腊医学等一样,是人类较早形成体系的传统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传统医学逐步退出了防病治病的主要舞台。但中医学却独辟溪径,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下,仍然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发展壮大。与现代医学并重,已成为维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力量,并在世界有着较大影响。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辨证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后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概括,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针灸等学说。这些理论明显有别于现代西方医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开阔学术视野,熏陶灿烂的中医文化,二是初步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西医的交流与结合。 课程讲授时数及分配 上课内容 课时数 见习数 上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四诊 第六章 辨证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第八章 中药 第九章 方剂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下篇 导学与辅导 合计 1 2 9 4 5 10 2 8 6 9 自学 56 3(音像) 3 3 3 3 15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沿革、认知及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教学内容】 1、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定义及阴阳之间之相互关系 2、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2、掌握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系统连属及其病理表现 3、掌握胃、胆、大肠、小肠、膀胱、心包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4、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 6、熟悉体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脏腑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 体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9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2、掌握瘀血、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3、熟悉七情、饮食的致病特点 4、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 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它致病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4 第五章 四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面色及五种病色的特征与主病 2、掌握正常舌象及常见病态舌象的特征与主病(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老舌、嫩舌、胖舌、瘦舌、芒刺舌、裂纹舌、齿印舌、舌疮;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腐苔、腻苔、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剥苔) 3、掌握正常脉象及常见病态脉象的特征与主病(浮、沉、迟、数、细、滑、弦、涩、虚、实、促、结、代) 4、掌握望舌及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熟悉问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6、熟悉望神的意义 7、了解闻诊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8、了解望形体、望动态、望头面、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望 诊(望神、望色、望舌) 第二节 问 诊 第三节 切 诊(切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见习 【教学时数】5 第六章 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各个证型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掌握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3、掌握脏腑辨证34个证型的辨证要点 4、了解卫、气、营、血辨证各个证型的辨证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热)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阴虚、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大肠湿热、大肠结热) 三、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胃阴虚、脾胃湿热、食滞胃脘) 四、肝与胆病辨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胆湿热)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肾气不固、肾阴虚、膀胱湿热) 六、脏腑兼病辨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胃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